减少碳排放全球大趋势之下,中国海外煤炭投资减少

研究显示,自 2017 年以来,中国投资的海外煤炭被取消数量多于投产数量。中国专家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这突显出在减少碳排放成为全球大趋势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对发展清洁能源的要求提高,传统能源面临更大的阻力。
Sputnik

据路透社报道,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 表示,自 2017 年以来,中国投资的海外煤炭搁置或被取消的产能数量是同期建设数量的 4.5 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教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这一情况的出现跟全球减少碳排放的大趋势有直接关系,反映出世界各国对发展清洁能源的要求和传统能源目前所面临的压力。

煤炭的生产和燃烧是碳排放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介绍,煤炭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44%,用煤炭发热或发电的碳排放强度是天然气的2.2倍。燃煤热电厂会向空气、河流、溪流和湖泊中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汞。这些排放物不仅会导致环境恶化,而且有长期证据表明,它们对人体健康有害。

报告: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发达国家总和

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煤炭带来的危害,欧盟、日本和韩国以及其他110多个国家已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去年9月举行的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但国际社会出现一种论调,称中国应提前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在今年4月举行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也表示,中国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处于不同阶段,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大体需要50至60年,而中国将力争30年,已经很了不起了。

对此,黄晓勇教授则强调,虽然目前世界主要国家有实现碳中和的共同目标,但是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使用情况不同,所以用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国家并不现实。中国政府制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符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中国能源结构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

他说:

“中国总的国民经济的规模在世界上已经居于第二位了,但是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上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水平,所以中国经济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实际上还是很重的,而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毫无疑问离不开能源消费的增加。而且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面一直下了大的力气,从2015年以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而且在风能、太阳能等方面的投资是巨大的,而且取得的成效也很明显。”

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介绍,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2019年新增量和保有量分别达120万辆和380万辆,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有效促进了交通领域能效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