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发展公司业务方面曾几何时获得了北京方面的绿灯。公司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厂。这对双方都有利。北京由此展示了中国对外日益开放的态度:众所周知,这家美国制造商的工厂恰好是在中美贸易战中刚刚开始时在上海运营的。对于特斯拉来说,在中国本土化生产也无疑是有益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另外,去年与第二大市场美国的差距达到了 100 万辆。与其他全球电动汽车制造商一样,特斯拉一直希望在这个大蛋糕中分得一块。
特斯拉以创纪录的速度在上海建造了自己的工厂。2018年12月一座设计产能高达25万辆/年的工厂开工建设,一年后第一辆Model 3就开始下线。公司负责人埃隆·马斯克多次公开表示钦佩中国建设的速度;地方政府竭尽全力简化官僚手续,生产过程组织迅速。中资银行也积极参与该项目的融资。在20亿美元的总投资中,14亿美元由中国金融机构提供贷款。 “中国很厉害,美国人只考虑自满和他们的权利。聪明勤奋的中国人只是尽心做好自己的工作,”马斯克去年说。
最初的期望得到了满足。去年埃隆·马斯克的公司在中国销售了最多的电动汽车——13.5 万辆。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初创公司蔚来(超过 4 万台),其次是小鹏(2.7 万台)。因受益于广大的中国市场,特斯拉去年进入了标准普尔 500 指数。尽管由于新冠疫情引起了购买力的下降,全球汽车销量直线下降,但中国经济和制造业活动的快速复苏使特斯拉的业务在 2020 年获利丰厚。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无疑前途广阔。但消费者的要求也相当高。二十年来中产阶级的人数从3900万增加到7亿多。今年中国在美元亿万富翁的数量上超过了美国。中国资深互联网观察家刘兴亮告诉卫星通讯社记者,如果没有正确的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和优质服务,任何一家,即使是全球最大的公司,都很难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刘兴亮专家说:“我个人持相对比较乐观的态度,但是前提需要特斯拉妥善处理与中国政府和消费者的关系,包括舆论方面的问题。若是这些都处理不善,恐怕前景也是不容乐观的。”
芯片供应中断也给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很多问题。这种局面主要是由美国限制向中国公司供应芯片的措施而引起的。相应地,中国最大的电子制造商被迫“以备不时之需”用产品填满自己的仓库。芯片短缺已经出现。根据各种估计,这种短缺最早也只能在明年得到解决;最坏的情况,缺口可能持续到 2023 年中期。这不能不影响特斯拉的生产业务。刘新亮专家认为,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问题不断有其综合原因。
他说:“我认为,特斯拉的境况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监管机构的审查,这方面恐怕需要特斯拉与中国政府坐下来好好协商;二是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影响了智能汽车的供应,这也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据我了解,不止特斯拉一家缺芯片,一些智能汽车制造商也有表示存在这一问题;三是其它方面的影响,比如疫情和特斯拉的负面报道都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持续处于观望状态,不似过去那般踊跃购买。因此特斯拉销量的下滑是综合因素影响导致的,至于哪个因素为主,则需要根据相应数据判断。”
当然,还应考虑到美中关系这一大背景。毕竟,中国消费者虽然在选择上讲究务实,但在中国与任何国家的政治关系恶化的情况下,都会踊跃地站在爱国的立场上发声并行动。在首尔部署了美国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后,中国游客拒绝前往韩国就是其中一例。在与日本的领土争端加剧期间,中国发起抵制日货活动。一些爱国者甚至示威性地烧毁了自己的日系汽车。与澳大利亚关系恶化后,中国人开始减少购买澳大利亚葡萄酒,也开始减少前往澳大利亚的次数。换言之,政治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的消费偏好。
不管怎样,特斯拉的表现已经发生变化。如果说以前公司没有从根本上打造公关服务,相信自己的产品无论如何都会有需求,现在特斯拉则已开始担心自己的形象。当然,要努力的地方很多。预计今年电动汽车将占中国所有新车销量的9%-10%左右。政府仍将继续刺激这个市场。毕竟设立了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但事实是,特斯拉还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豪华电动汽车蔚来和小鹏成绩可观。去年年底通用与上汽联合生产的“宝贝”宏光Mini进入市场。今年1月它在销量上明显超越了特斯拉一度立于不败之地的Mode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