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化对面部识别的监管

中国针对面部识别技术的使用发布了保护生物特征数据的国家标准草案。这份已提到更广泛讨论的标准草案指出,公司必须获得受试者明确的同意才能获取和使用生物识别数据。这是中国第一个规范面部识别技术使用的综合性文件。
Sputnik

中国未来5到10在人工智能领域将超越美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应用面部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市场。今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有望达到340亿元(超过50亿美元)。而在2019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的规模也不过约为340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占全球市场的10%以上。就面部识别技术的发展而言,以资本而计,世界上最大的初创公司来自中国。例如,商汤科技SenseTime的价值为120亿美元,旷视科技Megvii的价值超过40亿美元。

许多国家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来确保公共安全及法律和秩序。中国是领导者之一。就监控摄像机的数量而言,中国正在进入前列。早在2018年中国就已拥有2亿多个监控摄像头。据分析公司HIS Markit预测,到2021年中国可能会将其数量增加到6亿个。配备面部识别的摄像头的确切数量尚不清楚。但从技术上讲,任何高分辨率摄像机原则上都可以连接到该系统。除中国外,美国、英国、俄罗斯和许多其他国家也正在开发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视频分析和安全城市系统。

然而,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民营公司还将面部识别系统用于完全不同的目的。大型购物中心使用面部识别来分析购物者的偏好和流量。面部识别系统被安装在任何地方,办公室甚至住宅楼入口。有时到了可笑的地步:还在公共厕所安装带有带面部识别系统的摄像头的点胶机,以限制取纸次数。

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边界在哪里?
问题在于生物识别技术是极其敏感的数据。它们的泄漏或被盗不仅会对个人,而且会对整个国家构成严重威胁。就目前而言,无论大小公司都在开始使用面部识别,但是有时面部识别和资源不足以确保数据安全。因此,正如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许粲昊教授所说,有必要通过立法整顿该行业。

他说:“人脸识别在技术层面问题不大,当前大众的疑虑主要是担忧数据的存储安全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很多国家对此是非常谨慎的,比如美国很多州都禁止人脸识别应用。中国在这方面可以说走得非常靠前,虽然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便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安全隐患,包括采集的人脸数据如何存储、收集的大量数据是否可能泄露等。因此我认为立法是非常重要的。”

新标准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草案指出,只能把人脸识别系统用于确保公共安全、法律和秩序、加快识别和认证过程,只能在使用其他识别方法会大大降低安全性和速度并在面部识别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时候才能使用。草案指出,不能把面部识别技术用于评估工作绩效、财务状况、健康状况、人们的兴趣和偏好。草案囊括了包括安全标准在内的所有技术标准,所有收集生物识别技术的公司都必须遵守这些标准。例如,系统的构建方式应使其不会被视频、动态照片等欺骗。公司应仅收集必要的数据,并从图像中提取某些参数,而不是存储整个图像。一旦中止,无法进一步提供服务的话,公司必须立即删除生物特征数据。

研究:人类全部脑叶均负责面部和位置识别
但最重要的是,公司必须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才能收集生物识别信息。此外,收集生物特征信息的过程是受试者应该知道的,也就是说,他必须对准摄像头并完成有意识的动作以确保生物特征信息的收集(转头,改变面部表情等)。同时公司必须向客户提供可替代面部识别的其他身份验证方法,如果有的话。

在浙江理工大学一位法学教授对杭州一个野生动物园提出诉讼之后,面部识别问题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位教授很不满,因为野生动物园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改变了游客通行的规则。公园中安装了面部识别系统,游客必须将自己的生物特征数据传输到公园。否则园方威胁拒绝人们参观公园。这位教授对公园实际上是在强行收集敏感的生物识别数据而又没有为其安全提供任何保证的行为感到愤怒。结果,法院认定野生动物园的管理行为是非法的。

民意测验显示,中国人担心面部识别问题。例如,《新京报》调查的受访者中有87%表示反对在商业行业中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而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未经他们的同意就将技术强加给他们。一些人认为,面部识别和生物识别技术原则上侵犯了基本人权,并且具有很大可能的歧视性。例如,当北京地铁宣布将使用带有面部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来确定哪些乘客通过了金属探测器时,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出,该系统可能会造成对人的歧视,而且是基于完全不清楚的特征——毕竟目前尚不清楚算法工作的原理。

一旦采用新标准,将大大限制人脸识别技术的范围。一方面,这可能会影响行业的发展速度。但同时它将使该技术更加安全,并最终提高公众的信任度。人口中最敏感的人群将得到更多保护。例如,根据该草案,原则上禁止收集14岁以下人群的生物特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