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和阿拉伯世界与西方涉疆反华行动保持距离
土耳其可能会请求中国贷款
此前土耳其在围绕维族人问题上一度受到美国的影响。然而中国外长王毅此次访问土耳其表明,这个问题不再对双边关系构成压力。土中关系问题专家斯塔尼斯拉夫·塔拉索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土耳其最近与西方以新疆人权为幌子做出的反华行动保持距离。总体而言它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非常谨慎,已经做好对话并妥协的准备。土耳其拒绝积极支持中国境外维族分裂主义运动,无疑将使它与中国走得更近。双方在会谈中将触及这个问题,并找到某些妥协的办法。今天这个问题无论如何也不会影响双边关系发展。
斯塔尼斯拉夫·塔拉索夫认为,中国外长访问土耳其是该地区的重要政治事件。
他说:“中国外长抵达安卡拉,让中国国旗出现在中东以及像土耳其这样的本地区主要国家。中国在该地区的政策也将因此获得新的内涵。起初中国表现谨慎,并没有非常积极地表明自己在该地区的存在,尽管它在中东,尤其是在土耳其的经济影响日渐明显。土耳其遭受来自西方的经济压力,受到美国的制裁,不排除它有可能希望获得中国贷款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以向土耳其伸出援助之手,使其免遭西方在经济上的扼杀。土耳其正在它拥有的两个主要伙伴——俄罗斯和中国的东方寻找替代西方国家的解决方案。正在发生着一场历史性事件,其后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和伊朗将讨论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
去年10月中国提议搭建海湾多边对话平台。北京方面认为,此倡议应有助于该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王毅在联合国安理会海湾地区局势部长级视频会议上提出了这一倡议。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问题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此次会议之后首次对该地区的访问将为中国外长推动这一倡议提供了新的机遇。
朱威烈所长说:“王毅外长在去年曾提出,希望搭建一个海湾地区多边对话平台,让包括大国在内的地区国家、特别是海湾地区国家都能参与进来,共同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分歧。今年我们看到,阿拉伯国家内部取消了对卡塔尔的制裁,但是与伊朗之间的矛盾分歧依然存在。波斯湾作为全世界一个重要的水域,有将近40%的油气资源从这一通道走出,所以这一地区的稳定安全对日后世界经济的恢复至关紧要。中东地区长期以来都是热点集聚的地区,海湾尤其是一个关注点。因此我认为王毅外长的访问意义重大,可以让相关各国也听听中国的意见。毕竟中国在治国理政、处理周边关系方面是比较成功的。我们也坚信通过对话而不是冲突或战争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对海湾国家是有利的。”
双方将在德黑兰讨论经济合作、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问题。朱威烈专家指出,中国外长还将解释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途径。
他说:“2016年习主席在伊朗访问时,双方确定了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可以说中伊之间的互补性很强,无论是在抗击疫情还是今后的能源、基础设施合作方面,双方都有很多话要讲。我想我们在这一领域也可以再深入交换意见。就伊朗问题而言,中方的原则立场一贯非常清楚:美国应当解除对伊朗的单边制裁,同时伊朗也需要遵守2015年的《共同全面行动计划》。此前由于美国单方面的退出和对伊朗的制裁,导致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将浓缩铀丰度从3.67%提高至20%、投入新型离心机等,这些都背离了当初所签订的伊核协议。同时,虽然美国目前取消了特朗普政府对伊朗实施制裁的声明,但是实际制裁措施仍未取消。”
中国呼吁伊朗邻国参与解决核问题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以双边和多边形式加强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关系是王毅此次访问该地区的主要目的之一。
李伟建专家说:“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中国长期以来都与海湾国家保持着较好的外交关系,王毅外长的此次访问应该也将继续维护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包括一些双边和多边合作;二是近来海湾地区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时刻,美国表示要重返伊核协议。那么围绕着这一关注点,中方也是希望能够发挥一点积极作用,去听一听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声音,做一做思想工作。毕竟除国际调停‘六方’外,我们也应该与周边其他阿拉伯国家交换意见,特别是海湾国家。当前联合国呼吁相关国家在伊核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想中方也愿意做出努力。”
美国新一届政府还没有制定自己清晰的中东和海湾政策。有鉴于此,可以预料,中国外长此次访问将明确中国利益的新界限,而美国将不得不考虑这一新界限。它们很可能与中国与该地区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有关,包括在“一带一路”框架之内。此外这次访问极有可能将触及共同寻求加强该地区稳定的途径。要知道,这里有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运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