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山指出,美方邀请中方前往阿拉斯加会谈,并将此地比作双边关系的中转加油站,这本身确实有很多象征意义,对中国的态度也定位于"竞合关系"。中方以反训斥的方式回击了美方对中国的"训斥外交",成功突破了美方为中国筑构的心理包围圈,不仅中国民众为之兴奋,美国朝野为之震惊,中美战略会谈也轰动世界。
他继续道,美国目前国内矛盾突出,拜登政府想在这个问题上快速取得成绩难上加难。因此想在对华外交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提高新政府的支持率,为今后的内外工作做好铺垫。而美国国内现在对与中国合作阻力很大。因此,需要向美国民众和盟友展示对华强硬的联盟外交姿态,达到团结国内各派势力和巩固盟友关系的目的。与此同时,鉴于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拜登政府也不希望被贴上"拥抱熊猫派"的标签,需要在媒体面前表现出强硬的一面。
贾文山强调,除了上述政治考量之外,这也与美国一贯的外交霸道一脉相承。美国国务卿表现出的"俯视姿态"正是华盛顿搞霸权的一贯做派。正如中国外长王毅所说的那样,美国的坏毛病得改改了。如果美方坚持采取"俯视外交"的方式对待中国,可能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贾文山认为,中国成立以来一致在追求一种平视、平等的外交。不管是美方对中国施压还是为了向国内和盟友交代,中国都必然会强势回应美方强势的胁迫式外交。因此,才有中国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的回应。不管是从中方的回应,还是从后来中方对美方赶走媒体不满并据理力争来看,中方是在追求一种平等的权力。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中方借此机会运用严厉批评美方霸权的言辞突破了美方试图通过联盟外交给中国造成的心理包围。中美双方在开场部分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均势,双方自信心相当,实力相当,势力相当,对双方来说都算比较成功。
谈到对话成果,贾文山认为,在对话结束后各自举行的记者会上,双方都说对话是"坦率"的,和"建设性"的,都提了在一些领域寻求"合作"这样的表述。这说明整体谈判也是成功的。双方会将问题进行分类,对完全无法达成一致的分歧进行管控;可以合作的进行合作;有分歧又必须合作的部分进行磋商。
贾文山最后总结称,由于目前美国国内情况复杂,华盛顿特区还处于戒严之中,这个时候邀请中国前往谈判需要考虑不同群体的态度,维护两党的共识,尤其是反华派的情绪,但拜登本人对中国的态度还是比较清楚的,那就是会在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在竞争领域展开竞争,在无法达成共识的领域进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