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特朗普政府在最后任期内借香港议题挑起事端是企图制约继任政府

中国传媒大学港澳台与世界事务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特朗普政府在最后的任期内仍然不停地借香港议题给中美关系制造事端,目的是企图制约继任政府,而中方对美国的制裁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对等反制,并没有落入美方的“陷阱”。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双方能否就香港问题求得“最大公约数”还需进一步观察。
Sputnik

中国厦门一普通社区民警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 中国网友:向他学习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12月10日深夜宣布,由即日起取消美国外交护照持有人免签证访港安排。这项措施是配合中央人民政府对美方采取的反制措施。美方12月7日宣布对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14名副委员长实施所谓“制裁”,借口是他们在“取消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一事中起到作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0日宣布中方采取对等反制。

专家王鹏认为,特朗普政府在最后的任期内不断给中美关系制造麻烦,目的是为给继任的拜登政府“挖坑”,而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对等且谨慎的,无意给下一阶段的中美关系增加更多困难。

他说:“美国看守内阁在自己最后的时间里一门心思使坏,‘鸡蛋里头挑骨头’,是希望在本届政府下台之后还能够遥控或者规锁、制约继任的拜登政府,而中国政府不会上当。中方采取的是被迫反击的措施,并不是有意要在中美关系中挑起事端,或者给美国政府、美国人民制造麻烦,只是是从外交惯例上要讲究对等。也就是说这个制裁仅针对特朗普政府,跟后面的人无关。这只是一个总统令,如果美方撤销,我们这边一样可以撤,这都没有问题的,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地坐在一块谈。”

应中国美国商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10日在京出席中国美国商会答谢晚宴并发表主旨演讲。虽然王晨受美国7日宣布的制裁,但是他表示,在中国抗疫过程中,中国美国商会及其会员企业慷慨解囊,捐资捐物,中方对此表示感谢。希望中国美国商会及其会员企业继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两国关系重启对话、重回正轨、重建互信作出努力。

随着美国大选结果尘埃落定,拜登的对华政策一直是外界讨论的重点。有说法认为,相比特朗普的共和党政府来说,拜登的民主党政府更关注所谓“民主、人权”等传统的西方价值观,因此对香港事务的干预可能更多且立场更为强硬。专家王鹏表示认同。但与此同时他强调,拜登政府的政策会比现任政府更加有规可循,这或许是一个利好。下一阶段,中美双方能否就香港问题找到某种程度的“共识”,还需进一步观察。

他说:“第一,拜登跟特朗普关注的东西不一样,特朗普在香港民主问题上说事,纯粹是为了拿这个当‘棒子’来敲打中国,而拜登他们那一派至少在公开的政治行动上是比较重视民主价值观的。第二,拜登做事情更有章法,会有一些固定的流程,会更加尊重国际惯例和中美之间近50年的互动。在半个世纪的长期互动里面,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软规则’,它能够增进默契和互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拜登上台可能会有一些利好。而拜登政府能不能把中美关系在特朗普中后期断崖式下跌的趋势给止住,在香港问题上双方能不能求得一个‘最大公约数’,这些都事在人为。”

今年以来美国政府因香港问题对中国官员的制裁接连不断,中方也随之分别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

6月26日,美方宣布对中方有关涉港官员等实施签证限制;6月29日,中方决定对在涉港问题上表现恶劣的美方人员实施签证限制;8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内的11名中国内地及香港官员实施制裁。8月10日,中方决定对在涉港问题上表现恶劣的11名美方人士实施制裁;11月9日,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以所谓镇压香港异见人士为由宣布制裁4名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官员。11月30日,中方决定对在涉港问题上表现恶劣的美国国家民族基金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约翰·克劳斯等4人实施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