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视,迫使中国加快实现技术独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批评一些国家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利己主义政策。他在纪念朝鲜战争70周年活动中说道,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早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与霸凌政策,只会使中国更快地走向技术独立。
Sputnik

应该说,中国并非仅在外部不利因素作用和与某些国家关系恶化情况下才发展自主创新的。2006年,中国政府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强调自主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将更加关注国家技术投资效益
北京明白,为落实中国长期发展目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必要在价值创造链上上行,形成主要附加值的自主创新。2009年,拟定首先必须发展创新的具体领域清单。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设备、办公自动化、软件、新能源和节能产品。2015年,国务院公布规模庞大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规划的实质内容像以往文件一样:提高技术的独立性,刺激自主创新,以及生产和经济过程数字化。但《中国制造2025》与以往规划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要发展新领域创新,同时要发展国内整个工业基础的数字化转换、运用现代化技术与管理决策。该规划的任务是,到2025年,在关键技术产品生产材料方面实现进口替代;而到2049年中国建国100周年之际,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主要技术强国。

实质看,中国在价值链创造方面上行并没什么惊奇之处。很多“亚洲虎”,比如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曾走过这样的路径。一些发达国家也未止步不前,其生产技术过程也在转型。毋庸讳言,《中国制造2025》的执笔者们,某种程度上受到德国所有生产过程数字化《工业4.0》计划的鼓舞。

然而,中国力图完善自己的科技和生产潜力,被某些国家看成是威胁。美国多次批评《中国制造2025》,认为中国的最终目标是借助于国家补贴和引进外国技术来增加本国公司的技术能力,相应地,将国外竞争对手从世界市场上挤出。华盛顿并不否认,中国的技术野心,是两国启动贸易对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开始应对美国挑起的技术战
中国官方一再强调,寻求合作,不想消灭竞争对手和获得世界政治、经济或技术霸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认为,事实上,一些国家与中国对抗的原因在于反全球化趋势。这些国家,无法应对国内问题,滋生民族主义情绪,由此与中国关系紧张。

他说:“实际上这种技术的对抗与逆全球化相关。众所周知,世界经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国家间也形成了多边主义的解决方式。但是近年来某些国家自己内部的政策发生变动,无法处理好内部事务,进而激发了民族主义情绪。这种情绪在短期内可能会造成世界经济的割裂,包括一些国家间的争端也会加剧这种情况。因此我们也不排除今后可能还会有一些国家与中国之间出现争端,不过我认为这些都可能会短期内的现象,毕竟长期来看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仍然是未来的趋势,今后大家还是应该相互协作。”

中国正成为全球技术开发的重要参与者
不过,正如刘鹤副总理在2020金融街论坛发言时所指出的,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其它国家强化遏制中国,恰好迫使北京纠正本国经济中的缺点,加快向创新发展转化。例子很多。比如华为在获得美国软件、其中包括谷歌产品受限后,出产自己的鸿蒙操作系统和HMS生态系统软件。美国公司被禁止向中芯国际等公司供应芯片生产设备后,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承诺在2022 年前,捋顺其设备供应程序。专家卞永祖认为,中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赶超西方竞争对手。

他说:“在技术创新方面,过去是我们跟着别人走,现在我们则开始在部分领域领先,甚至带领着其他国家前进。比如在5G、高铁建设、量子和国家电力等方面,中国都实现了很大突破。这也说明中国本身的科研能力提高,而且近年来中国的科研投入也越来越大,人才优势也在逐步体现。”

正如刘鹤所宣布的,无论怎样,中国在世界供应链条上,总能占据应有的位置,这将促进竞争。北京将提高金融、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标准。外部压力,将使中国领导层更加确信所选择的巩固国内市场和技术潜力路线的正确性。可以期待,新的五年计划中,将就双循环构想给出详解,即依托国内经济格局,且不排挤、相反欢迎发展外部格局。暂时,从统计看,新冠病毒大流行危机条件下,中国还是保持着可持续性。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了4.9%。预计,非同寻常的2020年,中国将成为G20中唯一增长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