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更加关注国家技术投资效益

中国政府决定强化对国家技术投资效益和回报的监管。中国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周二表示,国内投资集成电路的热情不断高涨,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也投身集成电路产业。这位中国官员表示,投资劣质产品的风险正在增加,因此国家将加强对国家资金获得者的要求和监管。
Sputnik

多年来自身基础技术的开发,包括芯片和半导体电路的生产,一直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早在2015年,当《中国制造2025》计划发布时,芯片和集成电路就跻身进了十大发展行业。这些产品几乎存在于中国的任何高科技电子产品中,但都不得不依靠进口。在过去的数年里中国每年以300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这些产品。它们是中国最大宗进口商品之一。

中国正成为全球技术开发的重要参与者
五年前中国政府就已明白,如果中国想在全球价值链中向更高方向发展,就必须建立包括关键部件在内的全周期生产。况且,与美国的技术对抗更证明了中国政府的担忧是正确的。美国最新一批制裁就是禁止向华为供应其生产中以某种方式使用美国技术的芯片和集成电路。此外,对中国领先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供应美国组件和设备也施加了限制。

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增加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今年前7个月投资额约为600亿元人民币,是去年同期的两倍。然而一些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的项目尚未实施。例如,由于缺乏资金,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HSMC)的建设被冻结。为该项目已投入国家资金2亿元。指望私人资本将被吸引到现代芯片生产的制造中来。但是投资规模仍然不够。另外,在经过了近两年的停滞之后,尽管投资高达1亿美元,成都格芯(GlobalFoundries)芯片工厂仍被关闭。德科马南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所遭受的损失更大——公司曾获得30亿美元的国家资金。该公司与HSMC一样,未能吸引到投资者并已破产。

中国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发改委将更加重视风险分析,将谨慎控制接受国家投资的申请人的选择。此外,对于将投资国家资金的项目的成败,地方官员将承担个人责任。

中国能够通过自己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为发展优先部门调动资源。一方面,这使中国取得了许多其他国家无法取得的技术突破。但另一方面,这些指令对某些部门的竞争和生产过剩构成了威胁。无疑,在芯片制造等领域需要政府支持。建立基础技术的能力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私人资本通常不准备进行如此长期的投资,特别是如果国家不承担风险的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王志民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强调,市场仍应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

王志民专家说:“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完全交由市场把控,不需要国家过多的干预,比如普通的日用消费品就不需要国家去扶持;二是既有市场的行为,又需要国家政府的关注,比如芯片产业。因为这些是战略性产业,需要国家的资金和政策等一系列的支持才能达到比较完美的效果。而且这种政策倾斜的情况在各国都存在,包括美国也是;三是关乎国家安全问题的领域,比如军工就不能过多地依靠市场行为,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支持。那么芯片就属于第二种情况,由于该产业既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又与高科技息息相关,所以需要市场和国家共同协调。”

中国开始应对美国挑起的技术战
当然,美国的硅谷生态系统主要是在自由竞争和纯粹市场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然而不应忘记,互联网以及电子计算机的生产最初是在五角大楼监控下的军事项目,后来才发现可以推广到民用领域。毕竟是国家为美国这一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然后,由于“先发优势”,美国技术开始征服世界市场。

在中国被迫在多个关键研发领域需要赶上美国的背景之下,这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政府提供大力支持是正确的选择。王志民专家认为,中国的制度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缺点需要克服。

他说:“芯片的发展是市场经济行为,虽然国家也在鼓励和支持,但是更主要的还是依靠市场和企业。国家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的支持,自然也需要考察企业的资质和潜力,以及未来的整体发展前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的体制是好的,只是在政策法规或者支持的细则方面可能尚且不够健全完善。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长远的战略,不是说发展就能马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对于违规的企业和部门也需要问责,毕竟是纳税人的钱,不能慷国家之概。”

不过往往是,企业总是希望赶上政府的某些计划或优先事项的浪潮,以获得相应利益,或者至少是获得行政手续方面的绿灯。例如,中国政府已将从事生产28纳米或更小芯片的公司免税10年。这一措施应该刺激研发,这的确为已经在开发上投入大量资金的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但是,正如中国国家发改委所承认的那样,以前与高科技无关的公司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南华早报》在报道总部位于上海的半导体研究公司ICwise时也指出,水泥、服装和装饰用品的制造商突然宣布自己是集成电路领域的初创企业。实际上,区块链项目也存在类似情况。在2017年加密货币被大肆宣传之后,当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资产的价格在一个月内多次飙升之时,一些中国公司开始更名,并在其中添加了区块链一词,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高潮已过,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推出任何具体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