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即使在经过最后阶段试验后仍须被验证

莫斯科第52医院麻醉复苏科室副主任医师、教授谢尔盖•察连科称,用以刺激免疫反应的、被用在像猴腺病毒载体或mRNA技术这样的新平台上的新冠病毒疫苗即使通过了第三期(最后阶段)的临床试验,还应被进行长期研究。
Sputnik

俄加马列亚中心主任称新冠疫苗“卫星-V”的注册后试验进展顺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决定延长对英国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的疫苗安全性的测试周期,察连科对此评论称,“我们认为,即使在经过第三期试验后,仍须对新平台上的疫苗进行长期效果测试。”

教授强调了与疫苗研发有关的风险,并指出了最近发生的事件。

察连科指出,“每年,横贯性脊髓炎的发病率都在百万分之1.34至4.60之间。在阿斯利康公司的研究中,可能只有2个横贯性脊髓炎病例,这个比例还不到1/22000(0.00495%)。”

他还提到,俄罗斯的“卫星”疫苗是在经过试验的人类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平台上研发的。

我们要提及的是,9月份,阿斯利康公司的疫苗试验工作被再次冻结。该制药公司公开表示,第二名志愿者患有“无法解释的疾病”,但与此同时,在阿斯利康公司的内部文件中称,这种疾病其实就是横贯性脊髓炎(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阿斯利康公司与牛津大学合作开发的、基于黑猩猩腺病毒载体平台的疫苗已于8月进入第三试验阶段,这也是在数据安全性及有效性被送交卫生监管当局审批前的最后阶段。

俄罗斯卫生部8月11日注册了全球首款COVID-19疫苗,该疫苗由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共同研发,被命名为“卫星-V”(Sputnik V)。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总裁德米特里耶夫此前表示,该基金目前已收到20多个国家购买10亿剂疫苗的申请,俄方已商定在5个国家生产疫苗,产能将达到每年5亿剂。

俄卫生部9月28日表示,目前已有5千多名志愿者接种了“卫星-V”,没有人出现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