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答关于俄罗斯新冠疫苗"卫星-V"的几个问题

俄罗斯加马列亚中心与直接投资基金会专家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 "卫星-V" (Sputnik V) 于8月18日在俄注册后,引起多国关注。目前,俄罗斯已收到10亿剂的购买申请。
Sputnik

同时,俄罗斯新冠疫苗还遭到一些西方国家和企业的批评和质疑,特别是正在自行研发疫苗的国家和企业。因此,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会总裁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决定就反对者的批评做出回应,并解答他们的一些疑问。

  • 问题1:俄罗斯专家研发疫苗的过程中是否窃取了他人的科研数据?

当然没有,没有人窃取过任何东西。俄罗斯新冠疫苗采用的是独特的人腺病毒双载体技术,这种技术目前其他国家都没有。载体是人为创造的病毒,无法增殖,带有新冠病毒刺突的遗传物质。我们的技术是用两种不同的人腺病毒载体——Ad5和Ad26进行首次和二次注射。俄罗斯已用这种技术研发出埃博拉病毒疫苗,曾在非洲地区使用。现在,为研发新冠疫苗已对双载体技术进行了改进。

  • 问题2:何时发布第一、二阶段临床试验结果?

第一、二阶段临床试验结果已发布于《柳叶刀》杂志,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具权威的医学刊物之一。文章关键内容如下:
1. 无论以任何标准来看,"卫星-V"疫苗的第一、二临床试验阶段都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而外国疫苗,包括AstraZeneca、Pfitzer、BioNtech、Novavax和CanSino,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概率为1-25%。
2. "卫星-V"疫苗临床试验的所有参与者均产生了稳定的免疫应答。志愿者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中和抗体的水平比康复患者高40-50%。而英国AstraZeneca公司研发的疫苗在临床试验后志愿者体内所产生抗体的水平几乎与康复相同。

专家:俄产抗新冠疫苗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

3. 尽管担心接种人群可能已对人腺病毒存在免疫力,但俄罗斯加马列亚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专家成功证明了人腺病毒载体平台的有效性。他们确定了疫苗的理想安全剂量,使受试者100%获得了免疫力。
4. 由于使用基于Ad5和Ad26两型人腺病毒的两种不同的载体,且分两次单独注射,可使身体产生更为有效的免疫应答。而如果采用同一载体,免疫系统会触发防御机制,第二次注射时可能会对疫苗产生排斥。

  • 问题3:俄罗斯疫苗的临床试验会有很多人参加吗?

俄罗斯于8月26日开始进行注册后试验,有4万余人参加,甚至比AstraZeneca公司在美国开展的有3万人参加的三期临床试验还要早。"卫星-V"疫苗临床试验本月将在沙特、阿联酋、菲律宾、印度和巴西启动。初步结果将于2020年10月至11月发布。

  • 问题4:为何"卫星-V"疫苗这么快就获得了注册资格?

俄罗斯专家提供了有关腺病毒疫苗安全性的可靠数据,这些数据是基于1953年以来多国开展的多项研究。"卫星-V"疫苗在俄罗斯完成注册后,其他国家也宣布了加快疫苗注册和紧急使用的计划。中国科兴生物研发的新冠疫苗就已获批紧急使用。此外,尽管之前存在反对意见,但英国政府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局长斯蒂芬·哈恩也宣布有可能加快本国疫苗注册。

  • 问题5:临床试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所征募的志愿者是否太少?

从表面看,有76名志愿者参与的“卫星V”疫苗试验在涵盖范围方面比有1077名志愿者参与的AstraZeneca公司的疫苗试验要低调些。尽管如此,“卫星V”疫苗试验的设计更为高效,且建立在正确的科学推测的基础之上。起初,AstraZeneca公司疫苗仅开展了一次注射试验,但这是一种错误推测,因为只有两针注射模式才有助于形成长久的免疫力。公司本身在试验结束后承认了这一点。

由于这些错误推测,AstraZeneca公司只在1077名志愿者中的10人身上测试了两次注射模式。这样,在临床研究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期间,接受两次注射“卫星V”疫苗的总人数是接受两次注射AstraZeneca疫苗的总人数的4倍。大多媒体忽视了这个因素。

  •  问题6:谁还在采用类似的疫苗生产技术?

其它一些公司在生产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时采用了基于人腺病毒的平台。例如,美国强生制药公司(Johnson & Johnson)采用的只有腺病毒血清26型(Ad26)载体,而中国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CanSino)则采用了血清5型载体。“卫星V”疫苗利用了两种载体。美国强生制药公司和中国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的工作不仅确认了俄罗斯方法的优点,还展示了“卫星V”疫苗的优势。因为研究显示,利用这两种载体能够比利用一种载体给出更好的结果。

我们的问题

作为世所公认的新冠病毒疫苗的明显领头国,以及最安全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生产国,俄罗斯也想向采用基于非人灵长类腺病毒或信使核糖核酸(mRNA)载体技术的西方疫苗研发机构提问。现在我们想询问批评者: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主席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SPUTNIK疫苗是必要的全球合作伙伴

问题1:关于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非人灵长类腺病毒载体的技术对出现肿瘤疾病的风险和对受精能力的影响,科学界是否开展过长期的研究?(提示:没有)

问题2:缺乏这类研究是否正是一些研发基于这种技术的疫苗的主流制药公司与疫苗购买国商讨协议条款的原因,而协议旨在保护它们在出现严重不可预见效果的情况下不受法律追究?

问题3:在漫长的时间内,为何西方媒体根本没有报道对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或非人灵长类腺病毒载体技术的疫苗缺乏研究的消息。

人用疫苗与非人灵长类疫苗
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非人灵长类腺病毒载体技术的疫苗此前从未使用过,也从未获得过监管机构的批准。对其效果的研究至少要比对人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类似研究落后20年。尽管如此,生产商已经确保自己与西方政府签下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合同,可能申请尽快注册,提前使自己避免承担各种可能的法律后果。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疫苗具有许多优势,在未来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缺乏它们长期安全的证据。

一些制药公司的负责人公开谈论这一点。AstraZeneca公司的高级经理鲁德·多别尔表示,“如果接种疫苗4年后出现负面后果,这是一种我们作为公司所根本无法承担风险的独特情况。在我们的合同中,我们请求免责。”

我们认为,必须告诉人们与未经检验的新决定获批相关的风险,比如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非人灵长类腺病毒载体技术的疫苗。我们非常重视西方制药公司近期发布所谓“安全告示”的意愿。

在此情况下,我们希望这种“安全告示”不仅涉及到临床研究的短期结果,也有助于确信疫苗没有令人患上肿瘤疾病和影响人们受精能力的长期重大风险。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为世界带来长期计划的可能性。

不是所有疫苗都是平等的
在进行作结时,值得指出的是,疫苗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卫星V”疫苗的制造基础最安全,最令人信服,且已经获得了按照俄罗斯所有法律和流程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登记。西方一些监管机构也在考虑加快登记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制剂的可能性,但针对的是在未经检验的新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出的疫苗。
我们希望我们关于长期风险的问题获得答复,就像关于未经检验的疫苗基础的任何其它问题一样。百年不遇的最强疫情迫使我们所有人寻找解决方案。但我们希望,我们的批评者在批评俄罗斯疫苗时,也符合他们所秉持的最严格的安全和透明标准。毕竟,我们应该抛却任何偏见,在完全透明和信任的条件下,共同抗击疫情。


俄罗斯卫生部8月11日注册了全球首款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疫苗,由加马列亚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共同研发。疫苗被命名为“卫星-V”(Sputnik V)。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总裁德米特里耶夫此前表示,该基金目前已收到20多个国家购买10亿剂疫苗的申请。与此同时他指出,俄方已商定在5个国家生产疫苗,现有产能将达到每年5亿剂。

 

作家: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会总裁 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