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利用嫦娥四号数据分析观测角度对光谱解译的影响

据微信公众号“中科院之声”消息,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洋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团队合作,利用玉兔2号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对所测光谱如何受到观测几何角度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
Sputnik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唤醒 进入第十五月昼工作期
玉兔2号在月面工作的第十个月昼,对月表的同一个区域进行了连续的光谱探测。在测量过程中,月球车保持不动,而太阳位置的不断变化改变了观测的几何角度,这就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观测几何角度对月表物质光谱影响的绝佳机会。

研究结果发现,观测几何角度的变化会对矿物成分的解译带来较大偏差,在1000 nm处的光谱吸收位置最大变化约有30 nm,2000 nm处的最大变化约为150 nm。因此,对光谱进行光度校正(所有光谱校正到同一角度)对光谱解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一组原位测量的光度数据也可作为后续数据光度校正的基础。  

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空间中心博士后杨亚洲和地质地球所博士后林红磊,共同通讯作者是研究员刘洋和林杨挺。上述结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