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驻俄大使:对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

关于今年中国两会成果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疫情过后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恢复,俄中科技创新年活动的开展,中国驻俄使馆是否将协助在俄滞留中国公民回国以及香港国安立法对香港未来局势的影响等问题,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专访。
Sputnik
  •   您可否介绍一下本次全国两会的成果总体上会对中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许多经济、文化、科学和教育领域的联合项目停滞。但是现在两国正在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是否计划制定有关恢复双边项目的路线图?哪些机遇有望实现,即使有所推迟?外交部方面是否就该问题进行磋商?

答:2020年因疫情防控而推迟召开、会期缩短、形式变化的“非常”两会,也将因为议题重大、意义非凡、影响深远而被写进历史。疫情曾经汹涌,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全国之力打响阻击战,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习近平主席亲自部署疫后经济恢复和发展大计,指出中国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人民要以这次两会为契机,真抓实干,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两会记者会上就中俄关系和双边合作做了全面、深刻的概述。他提到,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上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组大国关系,中俄共同抗疫的经历,将转化为疫情后中俄关系提速升级的动力。

李克强:愿意和台湾各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对话协商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确实对中俄两国经济、文化、科学和教育领域人员往来带来一定影响,但双方合作没有停步。除了广泛开展抗疫合作外,双边贸易额逆势增长,中方自俄进口增速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排名第一。包括两国外交部在内的各领域主管部门也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当前,俄罗斯疫情也趋于稳定,各地限制措施逐步解除,生产生活开始有序恢复。不久前,普京总统签署了经济恢复“三步走”国家计划,旨在恢复公民就业和收放、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等。下一步,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包括能源、航空航天、互联互通、农业、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一定会继续深入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果,造福两国人民。我们对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

  •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国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强与各国经贸合作。您认为,中国是否把加强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作为优先方向?根据您的预测,疫情结束后两国的经贸关系是否会加速恢复?是否需要为实现具体的贸易额设定新目标?

答:综合来看,疫情对中国外贸外资的影响总体上是可控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疫情冲击,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中俄互为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加强两国间经贸合作,发展两国间经贸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中俄经贸合作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中俄贸易额25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在中方主要贸易伙伴中排第二位。其中,中方自俄进口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进口增速在中方主要贸易伙伴中排名第一。在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和贸易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一季度中俄双边贸易逆势上扬,成绩来之不易,凸显了中俄经贸关系的韧性和潜力。但另一方面,受疫情防控、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一季度中方对俄出口91.5亿美元,同比下降14.6%,加之疫情和国际油价下跌对贸易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性,全年双边贸易走势仍需进一步观察。 

俄驻华大使:俄中年度贸易规模不会大幅下降

总的来看,中俄两国无论是在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传统领域,还是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合作,都在持续推进。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中俄经贸合作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双方合作前景依然可期。两国有关部门将继续密切协作,携手应对疫情挑战,推动合作不断发展,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确定的2024年将中俄双边贸易额提升至2000亿美元的目标。

  •  2020—2021年是俄中科技创新年,但不少活动已因新冠疫情取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俄中科技创新年的活动将如何开展,俄中科技创新年是否有可能推迟举办或取消?

答: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今明两年为“中俄科技创新年”,凸显了中俄科技创新合作在新时代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重要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中俄科技创新年原定的活动计划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影响,但国家年不会被推迟或取消。相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一是两国分别成立了由政府副总理牵头的科技创新年组委会,并交换了拟在国家年框架下举办的活动清单,一些活动已开始筹备;二是由于疫情原因,原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举办的部分活动,如中俄科技创新年开幕式等,不得不有所推迟。双方目前已对受疫情影响的相关活动进行了初步评估和调整;三是部分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工作,如中俄科技创新合作路线图编制等工作,正在按计划实施。目前,双方正就以视频方式适时举办开幕式等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将视疫情发展情况对2020年下半年的活动进行调整,力争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

张汉晖:中俄合作没有因新冠疫情而停步 对双边关系前景充满信心

在疫情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形式及方式面临着新需求,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面对新冠病毒这一共同挑战,在科技创新年框架下,中俄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分享防控经验、诊疗方案,在特效药物、疫苗研发方面加强合作,为维护国际卫生安全贡献中俄的力量。疫情同时也助推了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会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抗疫提供了有利支持,产生了新的工作与交流合作方式。这些都对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重点和模式路径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度变革,更需要我们共同抓住中俄关系高水平运行的历史机遇,建立切实有效的合作体系,推动中俄相关产业链的互动融合,携手布局基于新技术的产业生态,走出一条中俄自己的创新合作发展道路,努力为新形势下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支撑。

  •  俄中两国因疫情关闭客运口岸后,中国境内滞留了不少俄罗斯公民,也有不少中国公民滞留俄罗斯。请问使馆目前是否在开展协助在俄滞留中国公民回国的工作?

答:为降低人员远距离、大规模无序流动造成的新冠病毒感染和扩散风险,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中俄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两国商定暂时关闭中俄边境口岸客运通道,但莫斯科至北京的直航航班仍然保留。中国驻俄使馆高度重视维护旅俄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健康,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呼吁他们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当地防疫规定,尽量避免长途旅行,减少病毒感染风险,并多方筹措“健康包”等防疫物资分期分批向旅俄中国公民发放,为其在俄安心抗疫提供必要保障。另一方面,我馆与俄方有关部门和中国航空公司加强沟通和协调,协助安排确有困难和需要的中国公民及时回国,包括本人身患重病、父母病危等。我馆将继续与旅俄中国公民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要,提供必要领事保护与协助,特别是为确有需要回国的中国公民提供必要协助。

  •  现在全球都十分关注中国香港问题,中国两会审议了香港国安立法,请问您认为该法案将对香港未来局势产生什么影响?

  答:这次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是落实“一国两制”的重大举措。“一国两制”,“一国”是大前提,是根本,“两制”是具体安排。

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决不容任何外来干涉。香港1997年回归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支持香港特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去年6月修例风波以来,“港独”组织和本土激进分离势力日益猖獗,暴力恐怖活动不断升级,外部势力深度非法干预香港事务,严重危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对香港保持繁荣稳定、推进“一国两制”构成了巨大威胁。

俄外交部:一年前俄中就讨论过西方施压的方法

中国中央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退无可退、让无可让。中国中央政府对维护国家安全负有最大和最终的责任。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针对的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影响香港的高度自治,不影响香港居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影响外国投资者在港正当权益。相反,全国人大的有关决议将使香港有更加完备的法律体系、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的法治和营商环境,有利于维护“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有利于维护香港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届时也欢迎来自俄罗斯的投资者朋友更多地赴港投资兴业。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