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数据所得出的基因功能性的差异是由地理环境所引起的,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那些受到自然环境选择的基因必然在不同的地区会呈现不同的形态,这种差异就是不同的气候环境选择的结果,而这些结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中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辉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采访时解释了基因之间的差异。
“例如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使得地中海人群夏天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止脱水,故而他们皮肤的通透性比我们要低得多。而我们生活在季风性气候下,因此我们体内多余的热量更多地是通过排汗释放,所以东亚人群的发汗能力就比欧洲和西亚人群要高得多。这就是不同气候对人体的选择所产生的作用”,——李辉举例说。
李辉认为,类似研究为医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为许多疾病的治疗都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基因特点。正因如此,重要更适合于中国人,但经常对欧洲人和非洲人无效。
李辉说,“有的人用药后很快就能痊愈,有的人则不行,甚至还会产生副作用或者出现致死情况。而这就与基因突变有关联,也可能与平日的饮食等各方面因素相关。所以我们当前的医学也要推进到精准医学的阶段,把各地的或者甚至精准到每个人的基因组与治病用药各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只有综合因素,我们才能够决定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我认为这也是新时代的医学。目前这项工作就是为中国人做的第一步,即分析清楚基因组的差异。”
研究还指出,就连酒精耐受性都与基因禀赋直接相关。比如,生活在中国北部的中国人比南方人的酒精代谢能力更高,酒精代谢能力最高的当属西藏人。
这项研究基于27个省的的 8 个民族(汉族,回族,满族,苗族,蒙古族,彝族,藏族和壮族)的10588位参与者的基因数据分析。
李辉把这一切与人群的基因、历史和生活方式联系起来。
“新陈代谢方面会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地理环境,一个是历史。不过基本上地理影响占比更多。可以说不同地方人群产生差异,其背后的故事或者因素非常复杂。反映到表面或许看起来只是饮酒能力的不同,但实际上却是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李辉指出。
所开展的研究是“中国代谢解析计划”(China Metabolic Analytics Project,ChinaMAP)的一部分。这一计划对中国人的基因开展族群研究,旨在预防和治疗非传染性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