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将帮助中国克服危机

中国将启动“新基建”,以支持经济增长。据发改委通报,主要投入方向是建立智慧城市。2008年,中国借助于对传统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以最小损失从危机中走出。现在,中国政府正寻找新的理念,解决增长问题。
Sputnik

很早以前,中国已在考虑“智慧城市”的发展问题。2013年,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始选择城市,应用数字化和建设“智慧基础设施”。其结果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智慧城市”数量已占世界一半。目前,中国约有500多座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引入“智慧”方案,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比如,杭州市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出“城市大脑”系统,对路灯和公交等进行自动管理。城市引入自动化“智慧系统”后,公路上的堵车现象大大降低,城市功能效率得到了提高。

2019年看中美5G竞争

现在,政府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智慧城市”和数字基础设施。因新冠疫情爆发,中国经济第一季度下滑了6.8%。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借助于传统引擎、即内需和出口或很难实现快速恢复经济的目标。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世界需求极度萎缩。显然,需要特别的刺激性措施,以最小代价从这种局面中走出。

2008年,中国政府为摆脱危机,推出前所未有的4万亿元资金刺激措施,相当于当时12%的GDP。大部分资金用于发展传统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和太阳能电站等等。短期内,大规模建设使中国经济出现增长,但却引发不良负面效果:生产过剩、过多的基础设施和债务问题。

目前,为支持经济和就业,大规模投入是需要的。但政府决定,参考过去的经验,启动“新基建”。25个地区已经拿出基础设施方案,而且,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将集中在以下领域:5G和数字基础设施,比如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王志民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发展“新基建”,是时代的客观需要。

他说:“此次面对经济困难,我们更加强调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字经济、智能产业、5G、智慧城市等等,这既是客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为中国下一步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云经济,我把它称为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蓝海。其中智慧城市就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疫情期间所推行的健康码。可以说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既便于规划管理,又能使城市的发展更高效,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个人认为目前智慧生活已经开始渗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包括在经济发展、娱乐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

专家:中国经济同样受国外疫情影响 三季度或期待正增长
新冠病毒肆虐背景下,数字化帮助中国相对快速地解决了疫情蔓延问题。科技公司研发的病患接触和移动跟踪软件、阿里巴巴研发的健康颜色二维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极大简化了政府和医务人员稳定疫情的工作。其它国家在疫情过程中,也引入各种技术,其中包括手机号码跟踪和人脸识别系统,以便监控隔离遵守状况和对总体局势进行分析。但中国,同时启动综合性技术手段,比如视频观察、定位、大数据分析和人脸识别等等。其结果证明,这些措施在抗疫方面是有效的。

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投入,维持增长,在经济方面并非总是可行的。但“智慧城市”符合城市化趋势,能促进新经济的形成。目前,中国约有60%的居民生活在城市中,到2030年,城市人口数量将达70%。据美国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测算,到2025年,“智慧城市”将给中国经济带来32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