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倒爷”到华商——一位中国企业家在俄罗斯的创业史

中国和俄罗斯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经贸往来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间。近一百年间,除了抗日战争和60至8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时期,商人们一直频繁往来于两国之间,繁荣着两国之间的贸易。
Sputnik

“中国人在俄罗斯”节目:三十年风雨起伏——在俄中国企业家李胜军
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而且正在向着“2024年将贸易额提升至2000亿美元”的目标不断迈进。
     提起苏联解体后近30年的中俄经贸史,定会讲到90年代初期两国关系缓和后边境贸易的兴起,就不得不提及一个非常具有时代特点的商人群体——民间“倒爷”。在那个时期,他们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中俄民间贸易一时风起云涌。他们当中有的人是抓住商机合法经营,而有的人则不折不扣地投机倒把,在这种情况下,“倒爷”这个词听起来并不是那么褒义。他们当年的从商之路,几乎没有人一帆风顺,其中充满了惊心动魄。今天的华商,有很多都是从那个时代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而他们的个人经历也反映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曾是一位在中俄边境经营多年的国际“倒爷”,他的人生从20岁起就同俄罗斯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至今已过去了近30年。

从“倒爷”到华商——一位中国企业家在俄罗斯的创业史

     李胜军,河南商丘人。河南距离中俄边境并不近,他本来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和俄罗斯产生什么关系。但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李胜军家在满洲里分到一块自留地,为他和俄罗斯结下渊源提供了契机。1992年,20岁的他带着妻子和1岁的儿子来到满洲里,因为那里的亲戚告诉他,苏联刚解体,什么都缺,来到这里一定能挣到钱。而当时的满洲里,全国各地的人纷纷而至,原本3、4万人口的小城容纳了20多万的外地人。他们看准了边境可以自由5日游的政策,到这里做起了生意。

“一而两两而三地就这么卖货,做到93-94年,就觉得好像走亲戚似的,本身就觉得俄罗斯是咱老大哥,当时也觉得挺亲切。坐火车来回需要两天时间,在旅店再住三天。第一天火车站到了后贝加尔(斯克),有的在后贝加尔直接就卖了货。当时批(进货)的时候,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被偷了的,被偷跑了,你就哭着,掉着眼泪(就回家了)。头三趟我都赔钱,一趟赔两三千。那时候也丢货,也乱,也不懂,不会俄语,没有经验,上货也上不太对路,过去之后也不会卖,就赔了三次。有一次,我们三个人,交给我的活儿就是让我在那儿看那个墩(看货物),那时候比较乱,给我一把斧子。但是在一不小心的时候,我们换的那种小包我没踩住,没看住,被人一下给偷跑了。从那开始就警惕了很多。第四次就开始有挣钱的经验了。这半年多挣了一万多块钱,就觉着,半年挣一两万,那时候就觉得暴富啊,拿着那一万块钱,就觉着,能挣十个这一万块钱,这一辈子就什么都不用干了。那时候的思想是这样。”

     1993年,满洲里取消了边防证制度。从此,全国各地的商人可以自由往来满洲里。而原本的5日游也扩大成了15日游。“倒爷”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当时的中俄边境贸易可以说处于一个刚刚开放的过渡期,没有规范的法律约束,市场上流通的商品自然也就良莠不齐。近乎野生的环境令治安也没有保证,闻名中外的中俄列车大劫案就是发生在这一年的5月。
李胜军虽没经历大劫案,但也坐上了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两三年的边境贸易让李胜军有了一些积蓄,他用这些积蓄买了两批服装,交给一个熟识的朋友,带去莫斯科售卖。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当时的服装生产商良莠不齐,他买到的全是劣质商品。朋友告诉他,这样的商品在莫斯科是没有销路的。已经身无分文的李胜军心急如焚,借了一万块钱,只身跑到莫斯科去一看究竟。

“莫斯科到北京的国际列(车)都是包房,有两个中国人,辽宁的,专门在北京到莫斯科的火车上卖皮夹克,还有一个是俄罗斯人,加上我,四个人一个包房。我记得很清楚,因为第一次的事一般都不会忘记。我一下火车,也不知道去哪,当时一懵啊,我实在没想到有那么大啊莫斯科,当时好像特别傻,也特别幼稚,没想到会这样。这俩人也跟着坐了5天5夜了,也混熟了,跟着你们俩吧,就到了他们的住处。第二天早晨起来,得让让人家,看看我需要摊多少钱给你俩,住这一宿。这钱一数,少了一半!左想右想,我说,这不对啊,这钱一直都没离开这俩人啊。哎呀,既生气,又怀疑他俩,又不敢说。这人心不可测量。”

     更加离奇的是,等李胜军到了朋友卖货的市场,他又被保安拦下了。接下来就是搜身、查护照、数现金。等到他进入市场找到朋友,却发现自己的钱又少了一半,只剩下2000多人民币了。他回忆了一下保安数钱的过程,却想不起任何破绽。沮丧归沮丧,他还是跟着朋友来到了货摊。李胜军这才发现,自己的货物确实质量太差了,卖不出去也不怪朋友。

     接下来的几天里,朋友带着他坐地铁,去红场,像导游一样地带他游览观光。对于一个生长在改革开放初期的20多岁的年轻人,第一次的莫斯科之旅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一路的财产损失,还有货物卖不出去的苦恼,似乎都随着眼界的开阔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就这样,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朋友凑钱帮他买了回去的机票。如今回忆起来,李胜军就像在说别人的故事:

“去的时候坐国际列,回来坐飞机,觉得这一趟,心里想,这个兄弟不给我钱我也不恨他,现在也没给我是真的。所以在那里7天的游玩,我觉得也挺满足的。(货)确实也没卖了,也不怨他,怨这个货物太次了。反正我就觉得,够了,满足了。”

     这一次的经历让李胜军不仅赔光了家底,还欠了一万块钱的债。但他并没有气馁,决定东山再起。于是,他又像两年前一样,扛起背包,从头开始,行走于中俄边境。都说当年的“倒爷“钱好赚,但当年商业生态环境恶劣,个中艰辛可能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李胜军用了半年时间,每天早出晚归,先把欠的1万元的债和利息挣了回来。一年之后,他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经营旅游业。几年后又开了进出口贸易公司。而正当生意正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又发生了一件意外。

从“倒爷”到华商——一位中国企业家在俄罗斯的创业史
“就这样一直往下走。2000年的时候,又有一批货物,因为是报关不符,被俄罗斯全部给截住,没收了。那一次,一下子挣的钱,500万人民币,全部给扣掉。00年,像天塌下来一样。”

     商人的坚韧让他又一次重新开始。这次,他在俄罗斯边境小城后贝加尔斯克开了一家酒店,营业至今。这家酒店最初是用铁皮集装箱搭建的。

从“倒爷”到华商——一位中国企业家在俄罗斯的创业史

“是那种铁皮集装箱,之后我们在那搭建,开了一个红玫瑰饭店,是中餐(馆),那时俄罗斯人很喜欢。他们主要是结婚聚餐,生日聚餐,提前就跟你订桌,每周五都有。他们一般是下午举行婚礼,可能一举行就是两三天。他们很能玩,他们就那么一个风俗。就这么经营了三四年,后来改造,租了一片地皮,盖起来100*100一万平方米的大院子,连仓储,带物流,带酒店宾馆的这么一个地方,在后贝加尔斯克。宾馆和饭店当时在后贝加尔也是一个一流的酒店,大家认为很好的酒店。”

     到世纪之交,俄罗斯有了新规定,即俄罗斯公民通过到中国边境城市旅游,可以带回国不多于50公斤的自用货物。这一规定大大繁荣了当时的边境贸易。

“中国的服装,比2000年之前好了很多,就是质量什么的都上来了。国家监管的也比较严格一些。他们俄罗斯人来有这么个规定,当天来当天走或者两天三天来旅游一次,俄罗斯人可以买中国的人的包货,免税的50公斤,叫‘民贸’,民间贸易。我们那时管人家叫‘骆驼队’,就像骆驼似的背包客。中国这边在口岸验一下包,海关监管一下,统计一下,一个人带了两个包,50公斤,完了就给放行。因为他们的轻工业自己国内做的不够用,中国的可能便宜,适合他们的老百姓。”

     李胜军的生意在这一阶段可以说越来越红火了。多年的经营,让他结识了很多关系非常好的俄罗斯伙伴,同当地政府也沟通顺畅。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李胜军每年都会做一些慈善,资助当地的贫困儿童。

“觉得俄罗斯人还是很厚道的,也很实在。中国和俄罗斯,中俄两国的友谊,(是)这么结下来的缘分。咱们也给他们的学校、孩子们捐款捐物。聋哑学生,贫困户,就定期给他们捐这些东西。也捐钱,有时候。每年都不一样,有时候就买点衣服,给他们进过来,送给他们。因为在俄罗斯这个地方,有深厚的友谊,我们应该表达我们自己的一点心意。觉得心里挺安慰的。”

     

用Vlog记录我在莫斯科的留学生活
后来,中俄两国在满洲里和毗邻的后贝加尔斯克镇成立了中国边境互市贸易区。对于李胜军和同他一样的商人们来说,生意上确实变得更加便利了。但与此同时,随着俄罗斯边境贸易法律的完善, 他们的处境也变得越发艰难——他们需要不停地去学习当地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自己的合法经营地位。而往往这种学习是在跌了跟头之后才吃一堑长一智的。用李胜军的话说,他们总是在惊慌中生活。而由于不懂当地法律出现问题和纠纷的情况直到今天也时有发生。30年来,有的人来了又走,而李胜军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俄罗斯打拼的脚步。

“从改革开放以后,在这个地方也建立了友好的感情吧,在俄罗斯这一块,那么多友好的朋友。很留恋这片土地。再一个(原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经都改变了。觉得要是一下子撤离这个地方也很难的。再有就是,在这儿建了一个宾馆,做了实体。加上家也就在对面,在满洲里,所以也就在这块坚持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连接中俄的铁路线路可将货物直接运至内地城市,而不经过边境中转,所以李胜军现在的生意也不是特别兴旺。很多亲友劝他回国发展,但对俄罗斯的不舍让他始终犹豫不定。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想要继续发展自己的旅游事业,并开发新的领域。
从“倒爷”到华商,李胜军把自己最好的青春留在了俄罗斯。他和同他一样活跃在中俄贸易前线的同行们,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俄贸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用自己的传奇经历书写着现代中俄贸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