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受到重创的电影行业:春天何时能来?

北京疾控中心于26日发布《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北京市电影行业复工防疫指引(1.0版)》,要求电影院在复映初期一定时间内,按隔排隔座售票;观众进入影院区域必须戴口罩、测量体温。《指引》一经发布,立即引发热烈讨论,大多数网友都表示,即使隔排隔座,但仍然 “没必要冒险”。
Sputnik

微博网友“十月风雪至_”说:“电影院不要去了吧,人口那么密集,风险很大。”

微博网友“画手--小红姿”说:“迟一点看电影死不了,还是管严点吧,不要功亏一篑!”

除了观众存有的担忧,杜粮导演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另一点,

“我们最担心的是,即使观众没有恐慌心理,但是电影院这么一个封闭的环境,让观众两个小时戴着口罩看电影,第一很难管理,第二生理上很不舒服。”

《花木兰》公布三张影院特别版海报
中国“春节档”电影是每年电影市场的重头戏。据统计,2019年“春节档”7天累计票房58.59亿,占了全年总票房的近十分之一。而据不完全统计,自春节至今,中国已有近30部电影陆续宣布撤档,例如,《夺冠》、《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等。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的损失之大可以想象。

杜粮认为,截至目前,疫情导致电影票房上的损失约有120亿。而对于整个电影行业来说,损失难以估计。

他说:“电影业的损失不应该只算票房,票房只是影视产业里的一个环节。其他的制作环节、互联网环节,只要是我们能看到电影的地方,都在损失,主要体现在房租成本、人员成本和资金成本这些方面。”

尽管此次疫情让本已进入“寒冬”的影视行业“雪上加霜”,但杜粮在采访中表示,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应该抱着“谨慎的乐观”。

“这是一个洗牌的机会。牌洗好了之后,其实会有更健康的发展”,杜粮说。

杜粮分析称:“我觉得影视行业在之前有太多的非专业资本、太多的泡沫在里面。目前这个困境实际是一个去泡沫化的过程。首先是去除过于热的、甚至不正常的资本;接着是去除不那么专业的人士。”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4月21日至4月30日举行的北京国际车展于近日宣布将延期举办,以此推测,计划于于2020年4月19日至26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很有可能也会延期。但截至目前,北京电影节官方并未发布延期举办的通知。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在27日举行的第三十四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电影行业还不具备开业的条件,目前也还没有作出允许电影行业开业的要求。看来电影市场的复苏,目前还只能接着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