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缅将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访问缅甸之际,卫星通讯社采访了多位专家。专家认为,中国希望增强在缅甸的地缘政治存在,推动双边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Sputnik

习近平将于1月17日至18日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时隔近20年中国国家主席再次访缅。上一次是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于2001年访问缅甸,双方就边境问题和经济合作签署协议。而在2009年,习近平以中国国家副主席的身份首次访缅,双方签署16份文件,涉及技术合作、落实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油气管道、建立皎漂经济特区等。大部分项目已得到落实。例如,从孟加拉湾港口至中缅边境的油气输送已开展数年。

据缅甸知名杂志《伊洛瓦底》预测,习近平此次访问缅甸期间,双方将签署关于中缅经济走廊重要战略项目的一揽子协议。中缅经济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绵延1700公里,北起昆明,经缅甸主要经济中心曼德勒、商业之都仰光,延伸至位于孟加拉湾沿岸若开邦的皎漂经济特区。

根据各种消息来源,发展皎漂经济特区将是中缅领导人会晤的关键议题之一。预计,双方将推动缅甸其他大型项目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包括铺设从昆明经缅甸北部掸邦木姐镇(Muse)至缅甸中部曼德勒市的铁路,建设三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克钦邦的卡皮克迪镇(Kanpiketi)以及掸邦的清水河镇 (Chinshwehaw)和木姐镇,还包括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站项目、仰光发展项目,以及在著名的中印公路建设密支那经济开发区(距离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市25公里)。这条公路二战时期由英国和美国军人修建,以使西方盟友能够从印度和缅甸向中国运送军用物资,帮助中国军人抗击日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预测,中国领导人访缅将为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许利平: 在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中缅两国未来应该会在政治、安全、经贸和人文这些领域开展合作。一是在政治上双方进一步加强高层往来,提高政治互信,打造中缅命运共同体。二是在经贸合作方面,以中缅经济走廊为依托,共同推动中缅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三是在人文领域,特别是以2020年中缅文化旅游年为契机,全方位地推动中缅文化交流。 
习近平访缅将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缅甸是亚洲首批支持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国家之一,也是首批加入中国发起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21国之一。中国还是缅甸第一大投资来源国。但与此同时,近年来西方在缅甸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莫斯科国立大学专家鲍里斯·沃尔洪斯基认为,习近平访问缅甸的意义超出了通常的双边关系:

军事统治结束后,缅甸成为大规模地缘政治博弈的舞台,不仅中国参与其中,而且还涉及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日本和印度。在军事统治期间,缅甸实际上完全处于中国的影响之下。现在情况已经改变,因此中国希望恢复和加强在该国的地位。

 中缅关系的问题之一是缅甸对中国投资的负面舆论。专家许利平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和歪曲事实的影响。

许利平: 我认为目前两国间还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缅甸的一些对华负面舆论,实际上这些负面舆论相当扭曲了中国在缅甸的投资情况,属于虚假报道,可以说缅甸这方面也受到了西方媒体较大的影响。那么今后对于这些负面舆论,我想还需要通过人文交流等方式来进一步地解决。另外,缅甸的和平进程对中国边境的安稳非常重要,双方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开展机制化的合作,共同推动缅甸的和平进程,特别是中国现在已经任命了亚洲事务特使孙国祥大使来处理缅甸的这一问题。总的来看,虽然目前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中缅政治互信应该是达到了历史的高潮。以此为契机,我想可以推动中缅全方位的合作。

 缅甸因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罗兴亚人的权利受到侵犯而遭到西方强大政治施压,而且海牙国际法庭正在审议罗兴亚人种族灭绝案。中国领导人的访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专家鲍里斯·沃尔洪斯基认为习近平此访是支持缅甸抵抗外国干涉内政的一个例子:

沃尔洪斯基:“中国在此问题上不会公开宣称支持缅甸政府,但总体来说,访问就是表达支持的一种姿态。与痴迷人权问题的西方不同,中国从未将双边合作与一个国家的内部进程挂钩。孟加拉国和印度罗兴亚穆斯林的处境引发西方批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的访问可以视为对缅甸政府的道义和政治支持。”
习近平访缅将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高层不断向缅甸提供政治和外交支持。2015年4月,在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之际,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亚非峰会期间与退役将军吴登盛举行会面。他后来担任缅甸总统,同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期间会见了缅甸国家顾问昂山素季。该职位专为这位缅甸非正式领导人设立。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习近平在北京与其举行了三次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