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17年相比,今明两年期间,中国必须额外购买包括777亿美元飞机在内的美国工业品、320亿美元的农产品、524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和379亿美元的服务。因此,美国对华出口额将在未来两年内提高2000亿美元。同时,在签署“第二阶段”协议之前,美国目前对价值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的25%关税和对1200亿美元商品征收的7.5%关税将一直有效。
目前尚不清楚下一阶段的谈判何时开始。在签署协议前夕,华盛顿方面宣布将在“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后立即开始。与此同时,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在协议签署后表示,需要首先等待中国履行其在已签署文件中规定义务的初步结果(文件将在一个月后生效),然后再开始就“第二阶段”协议展开谈判。莱特希泽指出,这可能不早于今年春天。然而特朗普早些时候表示,为了更好的仔细研究协议,不应匆忙达成最终协议,整个过程可以在下次美国大选后完成。
毫无疑问,当前的协议是解决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争端的重要第一步,但这份协议专注于贸易问题。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龚洪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中美之间所有最复杂的矛盾尚未解决,因此“第二阶段”谈判可能会更加复杂。
“我想肯定还有不少问题尚未解决,特别是美国依然保留了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政策。而且特朗普在签署协议时还宣称,这些关税不会被取消。那么这就表明,美方还有很多预期的目标并没有在第一阶段协议中得以实现。这些问题可能涉及中国本身复杂的经济体制,这些体制特征和美方所期望的中国实现改革,实际上落差非常大。因此,我个人认为,今后的谈判可能会比第一阶段还要更加艰难。比如,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问题,是否能够完全按照美方所期望的那样?我想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如何达成妥协,对中美双方都是一种考验。还有,中国政府对某些行业的补贴问题或者国营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所谓的结构性问题,非常难以解决。目前,中方已经做出了较大的让步,比如开放金融业等。但是,更深一步的结构性改革,我认为,还是非常考验双方谈判者和领导人的智慧。”
中国是否准备改变自己的管理原则以换取美国取消关税?抑或是美国是否准备好继续参与包括让本国消费者利益受损的破坏性关税战,来推动自己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构想?这些问题无法给出简单而明确的答案。最后,在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条件下,实施第一阶段的协议,即中国必须强制购买美国产品,也未必可行。实际上,在当前的条件下也会出现问题:例如,在2017年仅购买80亿美元能源产品的背景下,将这一数字提高到524亿美元是否现实?但是《环球时报》相信,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因此中国的需求也在增长,所以所有这些采购承诺都符合实际情况。但是,既然当前的发展模式可行,那么美国为何还对改变这种模式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