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多国科技界友人乐观看待与中国合作

据《科技日报》报道,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多位国际友好人士发来亲笔文章或接受记者采访,谈及自己关于中国科技发展与进步的切身体会,并表达出未来与中国开展科技合作的热忱期待。
Sputnik

科学技术正支撑中国快速发展

日本科学技术促进机构创始人冲村宪树的署名文章提到“中国已建设起了里程为日本10多倍的高铁和高速公路、机场与港湾设备新颖的,拥有最先进的通信网和电力网,正在成为人类史上最大的超高效率经济体。”

《面对面》节目:俄中合作科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美国科睿唯安亚太区分析师王琳从全球文献数据视角,梳理了中国基础科研进步,“1980年以来,中国众多学科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科学论文产出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学,8个学科论文产出居全球第二;2006年,中国科研论文产出量首次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

与全球相比,中国的科研论文贡献量只是中国对世界科技发展贡献的冰山一角。那么,外国友人眼中的中国科技发展源于何处?

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高分子多学科研究中心主任、皇家工程院院士菲利普·寇茨教授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中国政府支持科研的力度超过西方;安徽大学的伊朗数学家阿里·穆罕默德也表示,“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对科技发展,尤其是基础学科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与世界数学界的同行交流时,包括美国数学家都在说,现在做科研,应该去中国。”

对未来与中国开展合作,多国外国友人对此抱有期待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诺奖得主保罗·纳斯爵士认为,“科学有共同的语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不仅对科技发展非常重要,是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的重要手段。”

欧盟驻华代表团科技参赞魏立国发表署名文章表示,“中国在科技创新各个领域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他期待在未来与中国在‘地平线欧盟’框架计划内,开展更多科技创新合作”。

法国梅里埃基金会主席梅里埃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表示:“中法两国在医药领域保持着高度开放,双方有着极好的合作。国家出于政治原因阻遏科技交流是错误的,而法国将始终扮演对华高度开放的重要角色,两国在民用核能、生物学等很多重要领域都将持续深入合作,且这些合作是双向互利的。”

加林娜∙库里科娃:中国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视频)
“乌中科技交流合作共赢有利于整个世界。”乌克兰《政府信使报》记者斯坦尼斯拉夫·普罗卡普丘克认为:“乌克兰与中国在基础科学应用技术,以及创新领域建立联合科研与创新中心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科教领域负责人亚历山大·吉特科夫表示,两国高校开展的合作项目将不断增多,也将“带来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和互惠互利”。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以色列著名医学专家莫瑞斯·托帕兹表示:“医学领域具有独特的多样性,对中以两国同行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