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学院在圣彼得堡上演俄罗斯失传版《天鹅湖》

红色大幕拉开,舞台上缓缓响起柴可夫斯基名作《天鹅湖》的序曲。这是一场由北京舞蹈学院100多名师生带来的芭蕾大戏。可容纳5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不久前,艾夫曼舞蹈学校刚落成的新剧场,北舞受俄罗斯有“哲学家型编舞大师”美誉的艺术家鲍里斯·艾夫曼之邀,首次为圣彼得堡观众带来两场特别的《天鹅湖》表演。
Sputnik

     

北京舞蹈学院将在圣彼得堡上演芭蕾舞剧《天鹅湖》
此次演出的《天鹅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完全按照苏联专家彼得·古雪夫先生编排的版本复排的。古雪夫同中国芭蕾渊源深厚。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就曾作为苏联专家来到中国,帮助中国建立了北京舞蹈学校,并教授芭蕾基本功。1958年,他为还处于“襁褓”中的北京舞蹈学校排出对世界上任何舞团来说都具挑战性的舞剧——《天鹅湖》。而今年,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又逢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和艾夫曼舞蹈学校新剧场落成,北京舞蹈学院在圣彼得堡献出首秀就显得意义非凡。

     目前,世界各大芭蕾舞团表演的《天鹅湖》多为彼季帕版、马卡洛娃版、格里戈罗维奇版等版本。北京舞蹈学院则选择了古雪夫先生60多年前编排的版本。或许,传承经典就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谈起这版《天鹅湖》,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主任邹之瑞说:

“因为《天鹅湖》的经典性,很多团都会把它作为自己的保留剧目,都希望有自己的看点和卖点。我们这个版本是在建校的时候,也就是60多年前,古雪夫先生来,在1958年给我们创作的。它的舞段特别多,锻炼价值特别高。有些版本是场面特别大,真正的舞段相对于这版来说会少一些。这一版对锻炼学生,甚至对演员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

 古雪夫先生是苏联时期知名的舞蹈大师,担任过很多大团的艺术总监,也是艾夫曼的老师。由于与中国芭蕾都接受过古雪夫先生的教导,艾夫曼对中国有着一份天然的亲近之感。而这并不是他邀请北京舞蹈学院到圣彼得堡演出的唯一理由。邹主任告诉记者:

“他对中国一直是有一份感情的。也许是因为他的老师古雪夫先生帮助中国建立了芭蕾舞,他就觉得血缘上我们就是一家人,那种感觉。但我觉得让他选定这个作品更重要的原因是,5年前,我们学校60周年校庆,我请他作为嘉宾参加了整个活动,当时他看了这版《天鹅湖》。他认为,第一,古雪夫先生的这版《天鹅湖》在俄罗斯失传了,没有了,没想到在中国却保留得这么好;第二,在表演方面,一个学校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是他没有想到的,他认为已经超过了瓦岗诺娃舞蹈学校和莫斯科舞蹈学校;第三,他说,据他所知,目前世界上没有一所舞蹈学校能排出《天鹅湖》全剧。这几点都是让他希望我们能够去演出的缘由。”

     北舞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演出结束后,来观看演出的俄罗斯芭蕾舞者纷纷上台,希望同中国的小演员合影留念。邹主任说,演出前,老师和孩子们还都有些许紧张,但俄罗斯观众的热情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北京舞蹈学院在圣彼得堡上演俄罗斯失传版《天鹅湖》
“到结束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们都傻了,因为在中国从来没有谢幕这么长时间。外国观众本身就很热情,我们已经做好这个准备了。但是没有想到,比我们准备的还要多出好几倍。所以我们回来说,以后得上一课,就是怎么谢幕。”

     北京舞蹈学院在世界公认的芭蕾舞大国——俄罗斯得到如此大的肯定,令北舞师生欣喜不已。这些还是学生的中国芭蕾舞者,用他们脚下的细腻和独特的东方气质,让以能力卓越和表演大气著称的俄罗斯学派耳目一新。艾夫曼对中国演员说,你们有一种独特的美。但在获得极大肯定的同时,北京舞蹈学院并没有停止对中国芭蕾今后发展的思考。邹主任在总结经验的时候说:

“我觉得我们的课程体系要改,最主要是给中国孩子上表演课程。我们去那儿一比较就发现,我们有特点,我们很细腻,我们练得很规范,排得很整齐,但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我们的孩子在台上的自信度和表演张力还很欠缺。艾夫曼舞蹈学校有许多新的表演课程,他也建议我们现在一定要学,真的能开发人的表演能力。他说,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表演天赋。不具备的人通过训练是可以改变的。我举个例子,(一个)很小的小朋友,放一段音乐,然后老师说,你根据这个音乐来表演水草,就是用肢体来表现。其实这对舞蹈演员来讲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舞台上戏剧演员可能更多的是表情,舞蹈演员更多的是肢体。”

     中国芭蕾自诞生以来就深受俄罗斯学派的影响。几十年间由于各种原因曾有中断,但近十年来,据邹主任介绍,中国和俄罗斯在芭蕾领域的交流合作又重新繁荣起来。两年前,北舞邀请艾夫曼芭蕾舞学校的学生来华,组织了一场中俄两国学生的同台演出。而且,类似的交流、参观、访问等活动几乎每年都有。

北京舞蹈学院在圣彼得堡上演俄罗斯失传版《天鹅湖》

     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们讨论和争议的热点。北京舞蹈学院近年来博采众家之长,邀请世界顶级的芭蕾大师来学校指导,学习各家门派的长处,既植根于豪爽大气的俄罗斯学派,又仔细研究法国学派及丹麦学派,将一种极致的细腻融入其中。邹主任说,这对于中国芭蕾来说,当然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但他们怀有更高的目标,就是将中国的文化渗透进入芭蕾艺术,创造一种中国特有的“学派”。她认为,虽然这不是一代人就能够完成的,但却已成为这一代芭蕾人无可抗拒的使命。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我们也没有道理说不为芭蕾做贡献。其实我觉得建立学派不是为了表达说‘我有我自己的学派’,更多的是为这个艺术,为人类艺术做贡献。所以,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能够对芭蕾这项世界性艺术作出贡献,是我们现在追求的一个比较高的境界。我们有65年的积淀,完全可以达到,只是可能要花点功夫。我们要从教学着手,比如现在的教学训练,我们怎么去融入中国的一些东西使得训练更富有价值,让外国人更加认可。什么是文化自信最好的体现?是用一个世界性的语言,大家都能接受的语言,比如交响乐,比如芭蕾舞,来讲好你的中国故事,并且被别人喜爱和接受。”

     这群中国“小天鹅”不仅给俄罗斯带去了一台舞剧,更展示了中国几十年的芭蕾教学成果,这也是中俄友谊的完美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