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开行对GDP走衰的重审预测并未超出中国政府确定的空间。政府将2019年经济目标增长指数压低到6-6.5%,2018年的GDP放缓至6.6%,这是28年来最低的指数。
中国内需将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下跌的主要风险将与中美贸易冲突潜在激化有关。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泽田康幸(yasuyuki sawada)在最近预测演示中指出。法新社援引他的意见进行了报道。
俄罗斯战略研究院专家米哈伊尔·别里亚耶夫就亚开行报告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中美贸易战是影响中国经济的要素之一。
他说:"影响中国经济是自然的,同时也将触及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大家都已经习惯于中国是世界发展的火车头,这对世界都有负面影响,但中国经济总体处于舒适区域,尽管形式上增速在放缓。"
但这不意味着经济下跌,因为6%增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是没有的。米哈伊尔·别里亚耶夫这样指出。中国经济是巨大的综合体,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长。压低增速,也就是降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高指数,总体来说也是经济发展规律。这种规律在所有高水平生产的国家中都是存在的。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亚历山大·萨里茨基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提醒道,中国经济合乎规律的增速下跌,最近一些年中在日本和韩国也曾有过。
他说:"我觉得,有关中国经济未来的悲观预测,这方面并不令人忧虑。也许,中国的任何现象,在危机和世界经济衰败面前当然不会有百分百的保险。而且,目前还没有这些征兆。因此,面对中国所展示出来的增速以及亚开行所做出的预测都应平静对待,不应有任何悲观面。"
中国同行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也支持俄罗斯专家的看法。确实,重要的是理性的经济运行走廊,而不是增速中的几个点。在此条件下,总的增量在扩大,经济在正常运行。因此,6.3%、6.2%和6%之间没什么大的差距。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贾晋京这样认为。
他说:"我个人认为这种预测多半是不准确的。众所周知, 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约为90万亿元人民币,并且在2019年上半年又增长了几个百分点。那么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是约1万亿元,六个百分点就是接近6万亿元。那么这6万亿元,哪怕是在十年前,都是10%以上的增长率。所以说中国经济的增长量是足够大的,仍在保持上升的趋势。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增量是直接体现经济增长效果的因素,保持稳定的增量,就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那么就增速而言,我认为速度放缓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如果大规模放开投资,按照粗放型的模式去发展,实际上增速是可以提高的,但是这种增速毫无意义。其次,当外部环境不大理想时,增速也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在目前世界其他地区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增速是不可能达到从前的两位数的。所以,真正有意义的是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而不是那百分之零点几的增速差别。只要在合理的区间内,保持增量的规模,那么经济运行就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想6.3%、6.2%和6.0%事实上并无实质上的区别。 "
中国经济尽管受到一定的压力,但仍在"理性范围内"运行。中国金融部门暂时还不急于像其它国家那样采取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措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周二新闻发布会上这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