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建立亚太地区新关系矩阵中取得新外交突破

关乎中国与亚太国家关系的两个重要方向取得重大进展:《南中国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的第一轮审读将提前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新一轮谈判也顺利举行。以上两份文件都由中国牵头草拟。
Sputnik

7月31日,在曼谷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结束后,11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提前完成《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的第一轮审读。王毅称此为"重大进展 ",离3年内完成磋商的目标又近一步。外长会后的共同宣言称,东盟各国外交部"为旨在尽快在《准则》问题上达成解决方案的内容充实的谈判所取得的进展感到欢欣鼓舞"。

中国商务部:RCEP第27轮谈判各个领域都取得积极进展

《南中国海行为准则》旨在于2021年前为作为最繁忙海上通道之一的南海建立争端管理和解决机制。虽然南海近期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各方还是达成一致决定提前完成《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的第一轮审读。7月,中国和越南在一块争议水域发生严重利益纷争。一个月前,中国还与菲律宾在海上发生过不愉快事件。与此同时,各方都有意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以促使各方互信,让类似事件以后尽可能少的发生。

目前各方尚未就《准则》达成一致,对于磋商什么时候结束也无共识。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葛红亮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称,磋商参与方遇到的困难在接下来的磋商进程中还会出现。

葛红亮:" 我认为第一个困难体现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协商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准则的内容上。准则的内容已由框架变成了详细的文字,也就是说,在协商过程中,双方越来越多地讨论《准则》的具体内容。最早的文本框架原则性较强,国家间的分歧并不多,但随着内容越来越细化,分歧也日益明显,如何处理好分歧,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一个挑战。"

 葛红亮认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海洋利益划分上一贯存在分歧,达成一致困难且需要时间。

"第二个困难存在于中国跟东盟国家之间,具体可分两方面来谈。一方面,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意识愈来愈强,都加强了对南海既有利益的巩固和主张。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甚至连岛礁利益争端都不涉及的印尼,均加强了对海域的管理及在海面的军事存在感。中国近些年在南海方面的维权机制化也越来越明显。当内容触及到这些较为根本的利益时,就会对《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体现在南海军事化发展的态势上。当前外媒热炒的、由美国日本等国提出来的‘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化'论调,对东南亚国家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此外,美国近些年,特别是在特朗普就任以后,在南海方面的行动越来越频繁,挑衅性行为也越来越具体。中美在南海的大国竞争,使南海的军事化色彩也愈加浓烈。因此,整个南海地区的安全氛围、地区国家的互信关系,包括地区国家的安全情感都会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磋商产生较大的影响。

另外从微观层面来看,虽然大部分东盟国家非常重视准则的磋商,但其内部尚有国家对磋商颇有微词。例如此前越南就违背了《准则》磋商的一项重要原则,即正式公开文本前不能提前把磋商内容泄露给非中国和东盟国家。所以在接下来的进程中,越南的态度和其他国家可能会有的小动作,都会影响到磋商。"

葛红亮认为第三方干预仍是一大阻碍,不可避免地会拖慢《准则》签署。

葛红亮: "此外,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此前对磋商采取的是施压态度,不排除接下来它们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磋商,利用东盟个别国家在准则磋商过程中制造不满情绪。"

中国外交部:美国等域外势力在南海问题上挑拨离间的做法只会扰乱南海局势
7月3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第27轮谈判在郑州结束,谈判为期10天,16国700多人参与。如果谈判成功,协定将涉及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这些国家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GDP、40%的贸易量和近乎一半的人口。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指出,此轮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各方确认了在今年年底前签署协定的目标。李成钢还表示中国愿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相关国家协作,尽快解决遗留问题,尽快结束谈判。

中国积极推动签署协定,该协定将为中国在亚洲面对美国时创造缓冲,在美国奉行贸易保护政策时捍卫在自贸方面的立场。

郑州磋商结束当日,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也在上海结束 。上海谈判取得进展的迹象不多。由于中美矛盾加剧、双边贸易减少,东盟已超越美国,成为中国2019年上半年的最大贸易伙伴。据东盟官方消息,1月至6月,东盟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2918.5亿美元,同比增长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