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除,特朗普或再次向中国发难

中国并未购买美国农产品。特朗普总统在推特上写道。他希望,中国将尽快恢复购买。中美政府就解决贸易矛盾再次启动谈判,但双方对两国领袖在大阪达成的共识,却有着不同的理解。
Sputnik

美媒:美中不急于恢复贸易谈判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与中国副总理刘鹤和商务部长钟山通过电话进行了联络。对话内容并未公开,再次会晤的期限也未确定。西方 记者对商务部长钟山进入谈判进程感到惊奇,认为中方可能改变了谈判立场。但商务部官方代表高峰回应说,钟山之前也是中方代表团成员。要知道,不管怎样,这是贸易谈判,贸易部长加入其中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中美元首在日本大阪峰会期间达成了共识。美方宣布,中国将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做为善意表达,中国在峰会前购买了54.4万吨大豆。这是3月份以来最大的一笔。但此后再未有过成交。《纽约时报》援引谈判消息人士的话写道,中美对大阪达成的共识有着不同的理解。特朗普认为,购买农产品是使美国让步的必要条件。而让步的具体内容是,特朗普不推出新关税。美报指出,并未有过大批量购买美国农产品的共识。这样,如果中国增加农产品进口,也仅是在贸易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之时。但目前谈判并没有什么突破。

这种分歧,可能给谈判进程造成相当的复杂性。目前,双方时而向对方实施打击,时而又恢复对话。中国社科院战略研究院专家张宁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这样指出。

他说:"现在双方恢复到谈判的进程当中,是一种‘边打边谈'的状态。双方都愿意继续寻求合作这个是不容置疑、没有问题的。但是双方回到谈判桌上来,并不代表双方放弃了所有可以制裁对方的措施。中方希望看到双方都有实质性的退让,而不是说中国先进行实质性退让,来换取在谈判当中美国更加积极的态度。在大阪达成的协议为中美贸易谈判确立了一个合作的态度,但这并不代表在谈判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对抗。双方谈判的主流是寻求合作,但在谈判的进程当中,双方实质上是在进行‘扳手腕',是看谁的反制措施能够在经济上让对方更难以接受。这个叫做‘边打边谈、以打促谈'。"

"如果只是进行谈而没有打的话,那么对方在谈判的过程中就可能对我方要价很高、很嚣张,可能就会觉得我方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我方必须要显示出自己反制的实力,才能更好地促进谈判。第一,是为了争取一个更好的谈判结果。第二,当显示出自己的反制实力的时,也能够加快谈判进程。这样就可以让对方意识到,我方和对方的实力是比较接近的,并不是对方想象的那么弱,这样对方才会更愿意做出一些让步,我们双方才会更容易达成一致。几个月前中美摩擦的主流态度是对抗,而现在主流态度是谈判、合作,在此之外进行暗中较量。虽然这次谈判可能会经历几个月的时间,会比较久一些,但是我认为这一次的谈判不会有大的反转,应该是能够谈成,而不会又一次中止谈判,走上对抗的道路。因为五一之后的这一次对抗是比较明显的,而美国那时就是在以完全断绝谈判来试探中国的底线,而中国已经把底线亮得很明白了,各大媒体的表态也是比较明确。"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美国期待中国开始大规模购买美国农产品
困境在于,双方都不想单方面让步。中国的立场是,所有关税限制和针对中国公司的制裁都应取消。只有在此情况下,才能满足美方的要求。而且,并非满足所有要求。有关美方要求的法律修正和改变工业政策,中国暂时并未屈服。北京认为,这是中国内政,不会接受外部卷入。

但华盛顿不想取消关税。且宣布,北京仅给一些承诺是不够的。特朗普政府中的硬派,呼吁在北京未完成所有承诺前,还是把单方面制裁措施留下了,直到所有贸易单位完成美方各项要求。再有,美方有权使用单边制裁,如果贸易交易不畅的话。

对于特朗普来说,中美达成农产品购买共识是相当重要的。首先,他依然关注贸易逆差,而此项措施能够帮助缩减逆差。其二,在总统新选过程中,特朗普依然依赖于农场主。为此,需要保持良好的经济条件。考虑到美国1/3的农产品销往中国,中国是否采购,一定程度说,决定了特朗普的政治命运。

特朗普的反对派已在"嘁嘁喳喳",认为总统做了过多的让步。问题在于,美国总统将通过怎样的决策,是理性的还是冲动的?是否在寻找新的让步,以便保障农场主有个稳定的市场。或者,再次书写愤怒推特,将两国之前的谈判努力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