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密切注视欧盟领导层变动及其影响

中国外长本周访问波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这是欧盟峰会就欧盟未来四个关键职位人选商定后中国高级别领导人首次访问欧洲。俄罗斯战略问题研究所专家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称,弄清中东欧国家对欧盟新形势的反应是王毅此次欧洲之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Sputnik

此次欧盟领导职位人选全部来自西欧国家。比利时的查尔斯·米歇尔将坐上欧洲理事会主席波兰人图斯克的交椅,欧盟委员会主席德国人冯德莱恩被提名出任欧盟委员会主席,西班牙人何赛普·博雷利获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人选,法国人拉加德将担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六月底欧盟峰会上商定的这些候选人将在九月由欧洲议会批准。而意大利大卫·萨索利已经当选欧洲议会主席。

欧洲在与华关系方面需要独立政策

中东欧国家,有时被称为欧盟的"外围",已经成为欧盟和欧洲议会新领导层的局外人。观察员们认为,这将给布鲁塞尔、巴黎和柏林与中东欧国家之间本来已经非常矛盾的局势带来新的紧张。地理平衡的破坏是欧盟所谓的"核心"与欧盟"新"成员国关系的新的刺激因素,而这意味着影响欧洲统一的负面因素或呈强势。

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这是中国欧洲政策面对的新的挑战,因为中国希望看到一个统一、团结和一体化的欧洲。

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说:"中国外长此行显然是为了弄清选举后欧洲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没有中欧国家代表进入欧盟领导层。尽管如此,他们有时也发声,或者以某种方式抵制西欧的共同立场,或者至少是与布鲁塞尔的立场有出入。例如,匈牙利的意见以及斯洛伐克的意见,虽然表达形式不那么激烈,但总是很有说服力。在作出决定时,会考虑到他们的声音。因此即使他们没有正式参与欧盟的领导,但也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中国需要在中东欧获得支持,因为它希望扩大在欧洲市场的存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欧洲的经济关系。"

欧盟各国外长将在布鲁塞尔讨论与中国关系的未来
王毅在当前条件下访问波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有助于巩固中国在中东欧的地位,因为那里能再次明白并感受到,他们被德国和法国这样的欧洲大国所忽视。另一方面,王毅此行是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支持形式之一,有助于加强其泛欧洲形象。

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现任德国防长冯德莱恩向中国发表了几次敌对言论。 她在其中警告,欧洲人不要让中国在欧洲过度进行经济和金融扩张。观察员们不排除她和她将在秋季选举中组建的欧盟委员会团队会在欧盟与中国的投资合作中设置新的障碍。由此可见,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在波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家实施的支持,对中国外长来说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而这将是王毅此次欧洲之行的主要任务之一。

欧洲的变化可以加强"不同速度的欧洲"观点的支持者的地位。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欧盟不同国家的发展速度,应在自己能负担得起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来考虑。而这为欧洲怀疑论者提供了新的滋生环境。欧洲在共同应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及坚持在世贸组织规则基础上促进自由贸易等问题上,显然让中欧合作变得更加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