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部门自然要遵循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中国国家林业局此前宣布,五年内为园林绿化花费近800亿美元。2018年应出现660万公顷新林区。到2020年森林应复盖全国23%的领土,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根据中国国家林业局的计划,将达到26%。主要绿化带将出现在北方:河北省,内蒙古和青藏高原。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员证实了中国在这个方向努力工作的成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说印度增加“绿地”的面积,主要是依靠农业的发展,那么中国绿化取得的成就则应归功于人工种植。正如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郑挺颖指出的那样,事实上这两个国家绿化的手段完全不同,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同沙漠化作斗争。
郑挺颖说:“中国和印度的绿化面积增加的确是一个好消息,而且中国的情况比印度更加乐观,中国的绿化42%来自植树造林,32%来自农田,但印度82%的绿化都来自农田,森林的贡献很小。印度的很多荒地是通过抽取地下水灌溉,变成可耕地,再种植农作物。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好的一方面是增加了农产品产量,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不好的一方面是,这样会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地下水,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反观中国的情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动员和组织了大量的干部、解放军战士、大中学生义务劳动参与植树造林。这对培育国民的环保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土绿化在防治沙漠化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和成就,这是全国人民几十年如一日,付出艰苦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贡献,这是造福全人类的事情。植树造林对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的确有很大的助益,‘三北(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工程’基本形成后,北京的风沙天气大为减少。再者,绿化面积增加,树叶能够吸附空气中大量的污染物,所以,绿化本身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是有帮助的。但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大国空气质量差的主因是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虽然两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例如汽车、家用电器拥有量剧增),污染物排放量剧增。换言之,如果中国空气质量水平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同时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那么肯定会有利于中国空气质量的改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中国印度每年的污染物排放量与过去相比已大大增加,绿化面积的增加根本不足以对冲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
郑挺颖接着说:“最主要的仍然是此前一些地区工业的无序发展,大量污染物来自工业生产。部分地方政府曾经奉行‘唯GDP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大干快上、无序发展、恶性竞争。前些年,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等产业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量是非常惊人的。当然,近些年中国也一直在进行环保治理,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管齐下。例如,把工业园区和居民区分开,将排污大户的集中到工业园区中,对污染进行集中治理。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引入尾气、污水处理设备,对企业加强监督监管,淘汰部分落后产能等等。这些举措取得的成效颇佳,不少城市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北京的蓝天天数增多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中国也为园林绿化引进了新技术。蚂蚁金融公司研制的“绿色”软件“蚂蚁森林”号召人们将自己生活中的生态后果降至最低。该应用软件建议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环保做贡献,例如,在线支付,或步行上班。给好的行为加“环保”分。当分数变足够多时,公司将种一棵真正的树。蚂蚁森林的树木将出现在内蒙古和甘肃省的沙漠地区。该项目的运作非常成功。已经种植5500多万棵真正的树。根据该公司的计算,在“绿色应用软件”的帮助下,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至少每天减少5000吨。这就如同路上少了数万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