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专家们指出,欧盟并非所有时候都能实际满足组织内部欠发达成员国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采访时说,中国欢迎对“一带一路”构成补充的任何倡议。北京不追求本国倡议的霸权,问题仅在于任何替代方案是否能够真正有效运作。
王义桅说:“我们不讲什么‘替代’或‘竞争’,而是讲‘共建’、‘引领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搞基础设施,搞互联互通,这很好呀,我们表示欢迎。我们强调战略对接,而不是搞排他式的计划。首先,‘一带一路’本身是开放的、包容的,本身就不是要和谁竞争。基础设施需要的投入非常大,光中国的‘一带一路’都不够,所以我们很欢迎欧洲的新提案,没什么好担心的。第二,‘一带一路’也不光是基础设施的投资,还有‘互通’,有像中外贸易、金融等一系列的内容,所以也不能被取代。第三,欧盟对于‘债务问题’、‘16+1’有报怨,是因为欧洲想主导,担心中国影响他们的规则制定,是从自身狭隘利益出发的,并不理解“一带一路”的做法是实事求是的。我们希望它实现吧,它也不是什么‘一带一路’,只是搞更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是欢迎的。但欧盟经常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能不能做到还未可知。我们乐见其成,但不知道欧盟能不能做到。”
王义桅专家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翔实,并不仅仅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但他认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做的比任何国家都好。首先,中国在本国境内“从零”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第二, 中国为此拥有最大的工业和金融资源。最后,中国已经研发出了本国专有的技术,这些技术在质量方面可能追赶不上欧洲水平,但在许多地区都了得到很好的应用。
他说:“‘一带一路’强调实事求是,并不一定按照欧盟的所谓‘高标准’或其他要求来。中亚地区的国家达不到欧盟的标准,所以对中国的倡议更感兴趣,而不是欧盟的。”
茉格里尼提出的欧亚基础设施建造计划在欧洲内部也有批评声音。他们指出,这一计划过于模糊,而欧盟最终将缺乏实施计划的资源。西方专家和中国专家们在以下方面意见一致,那就是:最佳方案是中欧倡议一体化的。专家们认为,更好地理解欧洲的需求和特点,再加上中国的资源,将产生显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