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拿中国部分高科技专业留学生签证开刀

美国计划缩减部分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期限。据美国国务院声明,这一措施旨在打击盗窃美国知识产权。签证限制主要适用于在美国攻读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高科技制造和人工智能专业的中国留学生。
Sputnik

美国国务院透露,签证新规将从6月11日起施行,但没有提供其它细节。但据美联社援引美国某官方人士的话指出,美国在各个大使馆和领事馆内已经散发了一份指示。按照这份指示,攻读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高科技制造和人工智能专业的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有效期将被限制在1年。此外,美国商务部列出一份需要高级审查的"特别关注企业清单",如果中国公民要前往这些企业从事研究或管理工作,需要获得美国多个部门的许可才能获得签证。美联社指出,适用新规的中国人的签证发放程过程将延宕数月时间。

中国外交部:中国对美方有关留学生签证问题的澄清表示欢迎

中国已经对美国签证新规予以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美双方都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使两国人员往来更加便利,进而为两国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所有这一切肇始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倡议开启的美国贸易法301条款调查。据调查资料,中国法律迫使外国公司转让技术。正是在拿到301调查结果后,特朗普称将向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1333种商品加征关税。这些商品主要是高科技商品,对它们设限将抑制入选《中国制造-2015》计划的行业的发展。特朗普似乎认为,中国在努力依靠美国技术跻身高科技大国之列。

关税问题迄今仍没有解决。特朗普政府像发疟疾一样忽冷忽热:这边厢特朗普声称就贸易战达成和解,未来"暂停"加征关税;那边厢两周后又忽然宣布,6月中旬前仍将加征关税。而且,美国还打算在6月30日宣布一揽子措施,限制中国商界的投资和额外管制对华技术出口。

现在,美国似乎试图在中国大学生身上找到与中国技术差距不断缩小的根源。中国高科技专业大学生在哪方面受到怀疑?工业间谍?或许只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限制中国留学生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中国遭遇某种程度的高科技人才短缺,已经是不争的秘密。按照中国工信部的估计,为实现技术突破,国家需要500万名信息技术专家和高科技专家。截至目前,世界上只培养出190万名信息技术专家和高科技专家,但其中85万人生活在美国。中国只有5万名信息技术专家和高科技专家,且其中43%的人都来自于美国。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科技行业发展所亟需的人才未必是在高校层面上培养的,在公司或研究机构的工作实践同样不可或缺。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记者,美国当前的签证新措施将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但未必能够妨碍中国的整体技术发展。

华媒:哈佛招生“歧视亚裔”遭调查 美司法部下最后通牒

他说:"这其实是特朗普的一种政治宣示,这确实会对中国赴美留学生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对中国整体的产业发展产生太大的实质性影响。首先,关于美国政府提出对中国留学生签证设限的这些专业领域,中国并不是依赖于留学生去美国学习来获取相关领域的技术能力。而且上述专业技术能力,基本上不存在于高校这样的教育机构层次,而是掌握在企业手里。也就是说,这些专业技术领域的研发和保有者是公司,而不是大学。第二,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虽不见得比美国领先,但也并不落后。中国很少有哪些领域是依赖于向美国学习技术的,更不需要派学生去获取技术。第三,当今世界的科研和研发,已经基本上不存在,哪个国家的大学居于单独领先地位的情况。大学中的科研和创新通常都是一种开放式的,无论是哪一所大学的研究成果都是要公开发表的,这是大学的特点。而且很多大学开展的科研都是由多国、不同领域的学者共同参与的。例如,前些年引起轰动的引力波的发现,就是国际学者通力合作的结果,项目研究人数过万。如今,几乎没有前沿、且具有商业价值的研究成果是出现在大学中,而且还很怕别人学去的。这样的成果一般都掌握在公司和企业中。所以,美国政府这个政策只能是伤害到那些开展研发的大学,其次影响的才是学生。美国具有国际领先研发实力的理工科大学不超过10所,并且严重依赖赴美留学生,虽然赴美学生的来源国家很多,但是中国仍是重要的来源国之一,这一政策对美国的高校本身是一种严重伤害。此外,美国的公司和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其人员构成是相当国际化的。从特朗普的政策取向上来讲,虽然这次针对的是中国,但是实际上整体的政策取向是针对所有外国的。当然,这对美国的企业和创新能力都会是一个打击,美国打击的是它自己,而不是别人。"

从前,许多有才能的中国人赴美留学后,都会选择在美国留下工作。现在,取代吸引人才的是,美国在千方百计试图限制他们入境,对此的解释是中国移民似乎盗窃知识产权。事实上,一切恰恰相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创造了这些知识产权。我们这里举出视频分享网站油管(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或者谷歌大脑(Google brain)的创始人吴恩达为例来说明问题。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任何国家都未必能够仅依靠本国力量来发展和创新。就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指出的那样,"人员往来是促进各国之间包括中美两国之间各个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