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毕晓普的声明并不那么令人信服。一些西方媒体强调王毅外长本次会晤时照片上的严峻脸色。他们认为,这体现的是中国对与澳大利亚现状的评价。此外,部长在会晤后第二天再次向堪培拉发出了信号。《环球时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强调指出,从年初开始,澳大利亚已多次向中国表示友好,试图安慰双边关系,但并没有结果。也许,中国需要对澳大利亚道别一段时间。
该报指出,澳大利亚总理今年没有必要出访中国,访问可在几年后成行。报纸建议从澳大利亚减少64.5亿美元的进口额,让其后背“出冷汗”。去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为764.5亿美元。如果将进口缩减100亿美元,那么将出现大的震动。
针对中国媒体报道,新加坡《海峡时报》指出,不久前,澳大利亚一大型葡萄酒企业在中国海关遭遇麻烦。这引起澳大利亚一些出口商的担忧。要知道,他们的商业利益取决于能否进入中国市场。
澳大利亚商界将体验与中国政治关系变冷的后果。专家阿列克谢·费宁科这样指出,“商界当然想与中国发展关系,更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但这里存在战略选择问题。”
他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美国1951年签署的《澳新美安全条约》框架下的主要盟国。2010年,美国人对其进行了重启。另一方面,克林顿执政时期,曾有过利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抗中国的想法,且该想法推进顺利。中国在澳大利亚大量投资,意图消减澳大利亚对华盛顿的依赖。”
阿列克谢·费宁科对中国媒体建议舒缓与澳大利亚关系的想法进行了评论。他指出,“对中国来说将是严重的,因为澳大利亚有很多中国需购买的稀有金属和铀矿。中国人可以不买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但没有黄金、铀、镍和钴,中国将很难应对。”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出口和进口总额中,中国分别约占1/3和1/5。澳大利亚储蓄银行行长菲利普·罗威(Philip Lowe)就政治对抗影响双边贸易问题指出,“澳大利亚遭遇的最大经济风险是中国国内局势出现某种问题。”法新社对其周三在悉尼的演讲进行了报道。这位银行家解释说,中国国内债务的增长,对澳大利亚构成严重的经济威胁。这个问题,首先是在中国国内公司和银行间存在的。对外经方面,“坏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看来,这位银行家只是对与华关系走衰这个可能的趋势做提前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