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工智能研制处理器和芯片,是实施中国政府宣布的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计划中的短板。芯片的研制是个需要大量科技投入且非常昂贵的过程。而且并非总能达到预期结果。中国大陆芯片在全球的市占率不到5%。而美国占了该市场的近一半。中国芯片进口规模每年约为2000亿美元,甚至比原料资源还要高。还在两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指出,为了确保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国应当尽快摆脱依赖进口这些科技产品的局面,转而依靠自主研发。
现在许多中国媒体把习近平的这番讲话当作预言援引,因为中兴公司的遭遇恰好暴露了中国的软肋以及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美国下令禁止这家中国技术巨头7年内购买美国零部件。而中兴本身也承认,将争取同美国和解,因为制裁让自己濒临破产。中兴依赖高通供应零部件和Google软件,例如,为自己生产的智能手机。
在发展中的贸易以及如今的制裁战的条件下,中国其他公司表示依靠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在生产芯片领域赶超西方,是可以理解的。理论上这方面没有任何障碍。但为此需要资金,最主要的,是时间。因此,正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所强调的那样,问题不在于中国能否在人工智能竞赛中单枪匹马赶超西方,而在于这一进程需要多长时间及其有效性。陈凤英说:
"我只能说,中国如果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达成目标会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当今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之下,很难说哪一国家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在发展,各国都在尽可能地利用国际资源。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靠自己,美国也不例外。美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利用国际人才,这是很现实的情况。能够看到,有多少国际人才都在美国,帮助美国发展。当然,该国也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苹果手机和波音飞机就是若干国家合作的成果。你能说美国就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吗?!所以,我也不认为中国应该‘关起门来搞创新',如果是这样,不知道还要多花费多长时间。"
美国能否干扰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计划的实施?是的,美国可能将极力阻挠该计划的实施。但问题是,美国无论如何都不能因此保持自己的技术领导者地位。因为供应链具有全球性。现在就有许多分析人士以美国扼杀中兴为例指出,美国同时也在打击广泛利用中国产品的本国企业。如果中国在贸易战的条件下关起门来,大幅减少进口美国半导体,美国经济也将损失数千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