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符号成为“呈堂证供”,中国司法实践对此如何界定?

© Depositphotos.com / NicomenijesМужчина с плачущим эмодзи вместо лица с телефоном в руках
Мужчина с плачущим эмодзи вместо лица с телефоном в руках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7.07.2022
关注
评论
中国江苏省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发文称,过去五年,全国共有158起以表情符号作为证据的案件。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的多名律师表示,人们在交流时往往会用表情符号或图片当作补充,而不是单独的回复。
近年来以表情符号作为诉讼证据的案件数量增加了近8倍,从2018年的8起增加到2021年的61起。在过去三年中,表情符号共有158次成为罪证。
北京信达立律师事务所张健律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解释说,他认为在现代司法条件下把表情符号当作证据是正常的:
“表情符号作为证据在案件中使用,我认为是正常情况。因为证据包括物证、书证等,表情符号则类似于以文字形式传递信息,是当事人表达观点的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在结合上下文的情况下,有时能够证明案件的事实,或者反映案件的相关信息”。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当前无论是微信表情还是聊天记录,都可以作为电子证据使用。
“虽然表情符号有时仅代表一个符号,但是在特殊语境和结合上下文的情况下,有可能被认定为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另外,判定表情符号是否传递信息,还需要遵从商事习惯。比如在交涉付房租时,租客回复表情“笑脸”,随后转账房租,则相当于形成商事惯例。如果从未发生过交易,却用“笑脸”表情回复合同内容,则不能认定表情符号是“确认”的意思。”
以下是中国司法实践中的几个新案例。中国广东省的案例很好地展示了,不经意间发出的表情符号可能被认定为在解决争端时“表达同意”:
“如在广东地区一起房屋租赁纠纷案中,承租方刘某某在租赁期满后,面对出租方多次提醒、提出加租意愿,既不表示继续承租,也不表示搬离案涉房屋,只是回复了一个‘太阳’表情符号。后双方就该表情是否代表达成加租合意产生分歧,出租方起诉至法院并据此主张承租方同意加租,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直接将表情符号作为作案工具。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对抗文字识别系统,混淆调查。
“如某诈骗罪案中,犯罪分子打着微商的幌子,以抽奖为名引诱受害者添加微信好友并通过微信发送‘剪刀石头布’表情参与猜拳游戏,之后利用作弊软件使受害者误以为自己取胜,‘自愿’通过所谓的‘中奖低价’购买劣质、假冒的名牌包包、化妆品等,涉及受害人900余人,案值720余万元”,江苏高院写道。
俄罗斯外交部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4.07.2022
俄外交部:莫斯科支持法律解决乌兹别克斯坦的任何问题
然而,直到现在,不同法院对表情符号是否是真实证据的看法存在分歧。例如,广州中院在仓储协议纠纷案中,不把“OK”表情符号认定为同意的标志。厦门中院则相反,将“OK”表情符号认定为同意。根据法院的判决,表情符号在对话的上下文中不会有其它的理解。
此外,对于中性含义的表情符号也有不同解读。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也许将极难确定原告或被告的意思。
尽管存在显示表情符号的标准——统一码联盟(Unicode Consortium),但许多制造商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常用图像。因此,同样的表情符号在不同的设备上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显示和理解,这常使法庭案件错综复杂,也使简单的交流晦涩不明。
张健律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建议始终解释所发表情符号的上下文,并请求对话者同样这么做。他认为,在现代世界中,在交流中使用表情符号时需要把它仅当作补充,而不是独立的答复。专家认为,以文字方式阐明自己的意图一向很重要。要知道,正是文字解释最终才能力挽狂澜。
“当前表情符号成为网友不可或缺的输入习惯,说明它能够直接或间接传递当事人的信息,类似于文字、语音和图片的表达效果。比如‘OK’的手势符号被视作‘认可、同意’ ,‘痛苦’表情包则被理解为‘否定’。根据现有案例来看,法院会对表情符号的使用进行解读。并且这种解读会结合整个聊天记录和案件的事实情况,包括双方协议、报警记录、录像等。从这一角度来看,我认为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谨慎使用表情符号,避免产生歧义,最好结合上下文再补充文字性说明。毕竟仅发送一个表情符号,比较容易产生误解,而误解又容易导致出现纠纷”, 张健律师介绍说。
涉及表情符号的诉讼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增加。例如,硅谷圣克拉拉大学法学教授埃里克·戈德曼(Eric Goldman)通过法律研究服务WestLaw或LexisNexis,追踪了自2004年表情符号首次出现在美国诉讼中以来法院与之相关的每一项判决。按照戈德曼的数据,在2018年,他统计了171个提及表情符号的案例。相比之下,戈德曼的数据显示,2010年他只发现了6起案例提及表情符号。
2017 年,一名以色列法官裁定,表情符号可以表明对某事的意图或同意。在法院裁定一对夫妇与房东交流的表情符号表明他们坚决承诺租用他的公寓后,这对夫妇面临巨额罚款。法官裁定,虽然表情符号的使用并不表示表明有约束力的协议,但它清楚地表明了租赁公寓的意图。因此,他认定这对夫妇的行为是不诚实的。
在俄罗斯司法实践中,尚未出现涉及使用表情符号的轰动案例。2015年,一名男子向莫斯科萨维洛夫法院提起诉讼,试图迫使苹果公司下架iPhone在俄罗斯的销售,因为他们的程序中包含有侮辱他并促进非传统关系的表情符号。法院得出结论,表情符号本身是中性图像,其使用背景很重要。因此,法院拒绝满足申请人的诉讼要求。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谨慎使用表情符号。他说:
如果随意发送表情,有可能会向对方传递出“承诺”或“同意”等信息。一旦出现纠纷,且表情符号被认定具有法律效力时,不履行承诺需要承担责任,这比不发任何消息还要严重。
为避免此类问题,江苏高院编制了礼貌的“温馨提示”,提醒人们如何进行网络沟通。用户被建议不要滥用表情符号,并总以言语来解释表情符号,相互尊重,不使用表情符号暗中相互侮辱或进行欺诈阴谋。
同性婚姻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1.06.2022
日本法院:拒绝登记同性婚姻合法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