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政策导向推动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 Sputnik / Mikhail Voskresenskiy风力发电厂
风力发电厂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4.08.2023
关注
独家
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半年实现翻番,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8月4日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7月31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召开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资源需求迅速增长,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装机规模持续快速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1-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
许勤华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半年翻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在于政策导向。
她说:“当前我国正在推动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在这一新的转向过程中,需要加快建设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这也为储能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应该说政策导向是推动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最大动力。另外,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与储能规模的扩大需相匹配,否则将无法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目前在支持储能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下,其顶层设计也需要不断完善。这一点在很多政策咨询或商业模式的报告中均有体现。换言之,无论是产业政策和方向,还是相关立法都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国家,政策导向和政策基础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现在新型储能的特点和传统储能的技术形成优势互补,并得到广泛认可,也使得新型的电力系统建设有了更多可选择的方向。”
她指出:“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不仅在做,而且做得很快’。根据我前往各地调研的结果来看,放眼全世界,中国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在发展新型储能技术方面,各地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都很高,我想这也是此次新能源发展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中国总装机的48.8%。许勤华表示,但这并不意味着煤炭在中国的地位下降。
她说:“无论能源如何转型,煤炭在世界能源上都占据一席之地。因为煤炭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大陆国家的储采比都很高,资源分布也较为丰富。而且通过清洁生产和利用,煤炭可以转化成清洁能源。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当前煤炭是中国能源的支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直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所以煤炭的地位并没有下降,我们依然会依靠自己资源禀赋较大的资源去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并在保障各国能源安全的情况下,推动世界能源的转型。”
报告:中国正以超前速度发展可再生能源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8.12.2022
报告:中国正以超前速度发展可再生能源
中国近年来坚定推进能源革命,建设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在许勤华看来,毫无疑问,上半年在可再生能源装机方面实现的突破对于中国绿色能源转型以及绿色经济的发展能够发挥引领作用。
但她同时指出,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确实也存在一些障碍。比如措施落地过程中相关政策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可再生能源非电应用支持政策存在短板,光伏板的回收问题以及缺乏监管力度等。
许勤华强调:“能源转型是一个缓慢过程,我相信我们制度从上往下的一致性,能够保证推动实现能源的转型。另外,我们遇到的这些障碍,也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随着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渐显现,推进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曾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近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表示,中国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中国外交部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0.10.2022
中国外交部:中国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坚定不移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