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部发布声明称:“德国希望与其盟国一起在印太地区展示更多存在。从2021年8月到2022年2月,大约有半年时间,‘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将在非洲之角、澳大利亚和日本之间的海域航行。”
德媒称,“巴伐利亚”号预计将于12月中穿越南海,将为自2002年以来第一艘穿越该地区的德国军舰。德国国防部长克兰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2日也前往威廉港为“巴伐利亚”号送行,他说:“我们希望现有的法律得到尊重,海上航线可以自由航行,开放的社会得到保护,且贸易遵循公平的规则。”
德国联邦政府曾于去年9月发布《印太准则》,强调德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立场、利益诉求和行动准则。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简军波表示,德国派遣军舰穿行南海的这一举动正是执行《印太准则》的表现,而此举目的呈现典型的“两面性”。他说:
“德国表面上说是维护所谓的‘航行自由’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真正目的是取悦美国和维护与美国的军事和政治盟友关系,凸显德国和欧盟的‘战略自主’,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关系以实行对华平衡战略,并实现在经济上的对华自主性。”
此外,据报道,向印太海域派遣军舰的计划,在德国联邦政府中一直存在争议。德国社民党联邦议会党团主席明策尼希(Rolf Mützenich)曾批评说:“如果国防部长想对中国采取军事遏制的战略,那对我来说,走得太远了。” 他强调,“至关重要的是,不要以不加考虑的挑衅行为,造成事态的激化。” 简军波表示,
“无论德国内部争议如何,对中国而言,德国国防部的举动代表了联邦政府和整个国家的意志,这次德国派遣军舰到南海来,对中德关系完全不具有建设性。”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2020年中国和德国双边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约为2121亿欧元,中国连续第五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因此,简军波认为,德国这一“不具建设性”的举动,或将对中德关系造成不小的冲击。
简军波说:
“中国对德国完全没有任何地缘政治竞争和军事冲突意愿,德国在南海执行‘航行自由’是对中国的武力炫耀和对中德整体关系的伤害。德国不能一方面强调友好的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强调对华军事威慑。此外,德国会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军事关系,这也可能刺激印度等国家在联合针对中国的行动上加强合作,引发地区局势的复杂化和紧张化,不利地区稳定。”
此外,鉴于德国将于今年九月举行大选,简军波认为,德国选在这一时间点派遣军舰,是希望在大选前执行这一方案,对下一届政府带来示范效应,试图将此行动变成既成事实和政策惯例。
今年3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德国军舰8月可能赴亚洲访问,并在返航时途经南海时表示,各国在南海享有国际法所规定的航行与飞越自由,但不能以此为借口危害沿岸国主权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