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唱歌手马森介绍,尽管中国尤其是北京的"地下音乐"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但将其单独分出还是相当复杂的。原因在于,主流音乐和可替代音乐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所有这些,都是主流媒体的贡献。因为他们突然开始大量报道嘻哈音乐了。
他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即使是地下音乐也能通过网络迅速蔓延传播。小众音乐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全国,都在变得更受大众的欢迎,甚至超过主流音乐。"
而对饶舌歌手吴肇辉来说,他所从事的地下音乐,界限要更为清晰。
他认为,如果音乐人写了首歌,一夜成名:播放破亿,广告,公交站牌,商场都在放,那这首歌就不是地下音乐了。地下音乐与内容无关,与点击量和关注度有关,因为是小众的,所以才叫地下音乐。
他说:"一个真正的音乐人要考虑的是好的作品,而不是这首歌的市场,听众,以及人群。这些事应该交给做生意的人或者经纪, rapper只负责出好的作品就够了。所以我觉得地下的哥们之所以还在地下,正是因为他们太real了,不管播放量,不管评论数和有多少听众。"
如此,替代音乐在北京所谓的小型现场演出场所(Livehouse)中"存活"。在北京纹身小圈子中,小舞台上音乐会、周围墙体各种绘画是相当流行的事情。这种音乐会,更多吸引的是大学生和高年级中学生。
据马森介绍,他在这种Livehouse中如鱼得水。
他说:"我十六岁的时候第一次去Livehouse 看了一场地下音乐的演出。而现在我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每个月甚至每周都会在Livehouse演出。"
据吴肇辉介绍,正式小型现场演出场所文化使他成为音乐人。
他说:"北京的地下音乐是有很高门槛的,rapper太多了,但能让我觉得真的能被称之为北京rapper的人不到二十个。"
马森认为,地下文化的受众越多,那么它的质量就会出现相当大的变化。
他说:"从业者越来越专业,越来越趋向于工业化。虽然还没有达到国内外顶级标准,但是大家的意识已经形成了,做事的态度也在转变。可能最早的一批从业人员是一种‘玩票儿'的心态,当一个爱好,而现在的从业人员是真的把地下音乐当一份工作来对待。"
据他介绍,外界关注的程度变得越来越高,这点促使音乐人对自己的创作提出更多的要求。
马森强调,饶舌乐者的责任也变得越来越大。
他说:"我们的演出现场最小的观众是十一岁,他的三观正在形成。此时我会有一种使命感,我会思考我的歌词内容、我说过的话会不会给这个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或者说是成了他的‘坏榜样',他有可能盲目效仿,甚至是若干年后他就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我想的是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引导他们。"
很难厘清,地下音乐的终点和流行音乐的起点在哪里。要知道,存在是事实是,地下音乐正变得越来越流行。但饶舌歌手认为,评价替代音乐人的不变要素,不是金钱、也不是受众,这些都不是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说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将这种文化变成大众文化才是正面的趋势:这样,替代演唱者的声音才会被听到。但是,获得认同之后,能否还保持真诚,将取决于演唱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