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长王毅也对中日双边关系现状做出了切合实际的评价。他呼吁东京"不松劲,不后退",与中方共同努力改善两国关系。
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认为,日本外相此次访华是为重启两国关系做出的重要一步。周永生说:
"日本外务大臣河野太郎此次对中国进行访问,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果。第一,为尽早启动中日韩三方首脑会谈做出了积极努力。第二,在实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中国领导人互访这一问题上双方有相关约定。第三,河野太郎此次访问也强调了朝鲜半岛无核化方针不改变。第四,此次访问后,中日双方将尽早达成海空联络机制。日本外务大臣的访华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奠定了一个良好的一个开端。"
观察家们则指出,尽管出现积极势头,但此次访问并没有就东京是否打算改变强硬对华立场给出答案。例如,如何打破领土纠纷僵局并找到妥协方案?是否取消"中国威胁"的官方立场、不再插手中国同南海一些国家的领土纠纷?是否承认日本高官参拜被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视作日本军国主义象征的靖国神社的错误和冒失?
北京恰好最想从东京那里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王毅对自己的日本同行明显地暗示,当前,中日关系处于一个关键阶段,双方应当为此利用这些良好机遇。王毅强调,"中日关系历来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重视日方近期在对华关系上所作积极表态"。
政治学家亚历山大·洛马诺夫则着重从中日同美国的关系这一角度评价日本外相此次访华的意义,重点强调美国对华的强硬政策。他说:
"日本作为在政治和军事上足够依赖美国的国家,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所以日本人在此次访问中顶多能做的,只是不要再恶化自己同中国的关系。此次访问所取得的成果,是他们力所能及做得到的。日本在中美现在这种关系条件下,不可能再提出更多的建议。当然,所有结构性问题都还继续存在。当然不可能指望,突然有一天中国会按着美日的意愿和方案解决朝鲜问题。同样不能指望,日本突然会在钓鱼岛问题上软化自己的立场--这显然也不会发生。"
至于中日关系中的新现象,不妨看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新动向。在美国退出该协定后,日本人实际上成了这个正在形成的集团的领导者。但它目前还在酝酿中。非常想知道,日本作为这个新的集团的现实的非正式领导者,将如何表现,以及该机制将同中国建立一种什么关系?是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还是相反将与其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