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可通过移动平台与工行机器人进行交流。投资理财产品资金的最低额是1万元人民币,年收益率为3.14-14.59%。一切取决于客户准备承担的风险。
两个月前,中国互联网因成都医生陈女士的故事炸了锅。1973年,她在中国银行存入当时钱数相当可观的1200元。做为医生,她每月的工资是40元。很多年时间里,她忘掉了这笔存款。岁月如梭,退了休的72岁的陈女士找到了存折,喜出望外地赶到银行分理处,希望能够拿到天文数字的存款。但是,结果却超出了所有期待。这笔经过44年风雨的存款,最后仅拿到2684元。中国社交网对此事件展开激烈的讨论。网民们无法理解,在国有银行当年存入的是30个月的工资,44年后,怎么仅获得现在相当于成都一个月的中等收入。
从实质说,银行并没有欺骗陈女士,简单的数学计算就证明了这点。甚至,加上资本率,每年的利率也仅为1.85%。中国国有银行迄今为止也是这样的存款利率。
技术进步为金融领域带来新的变化。一些诸如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的科技公司进入市场。它们在理财领域实现了突破。比如,阿里巴巴2013年启动在线余额宝。开始的时候,仅为客户提供阿里巴巴网上购物电子钱包的资金管理。这些资金被投入基金市场,利率为跨银行拆借水平。尽管利率浮动,但也相对较高。比如今年的利率超过了3.5%。也就是说,要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很多。平台启动18个月,吸引了1.85亿多的储户,资金额高达6000亿人民币。有意思的是,最低存款额是1元。公司能够提供这种服务的原因,首先是借助于规模,其二是在风险计算时使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这样指出。
他说:"智能经济在中国的飞速发展是建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基础之上。现在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智能经济可能是未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当然,智能经济也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其发展模式和方向还会有一些变化。但是目前两个领域的发展比较好--一个是智能制造领域,代替人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另外一个是在金融领域。金融和信息是天然的结合。我们能够看到,互联网和大数据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快,例如电商和移动支付,这些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一些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已经习惯用网上购物、用网络搜索生活和娱乐需要以及手机支付,这些都为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智能技术可以打破许多限制,使得金融的普惠性得到体现。"
银行也看到,庞大的市场在离它们而去。为了不落伍,它们也开始适应新的趋势。早前,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已经引入人工智能在线理财。现在,四大行之一的工商银行也加入其中。可以期待,至2020年,银行、管理公司和金融技术公司提供的机器人服务资本额将达到5.22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