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新华社下属的瞭望智库发表了一篇名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李在文章中被丑化为由于获得了大陆政府的支持而发了大财的“小商人”。
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样,李嘉诚撤资的行动实际上早已开始,针对他的批评声与当前的中国经济状况有关。在增速放缓的条件下,政府尤其需要得到像李嘉诚这样的大企业家的信任。他们一旦开始用自己的资本进行“投票”,只能加剧市场恐慌,导致中国经济丧失必要的投资支持。例如,今年三月,李嘉诚用152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的移动运营商O2。
媒体的这些表态,不仅是对李嘉城个人重构自己资产这个具体行动的反应,而且也是试图制止有关中国大企业家正在对中国经济前景失去信心的谣传。《人民日报》的文章作者还注意到,中国的经济政策在李嘉诚积累巨额资产时并没有引起他的任何责难,“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优惠政策、开放环境、巨大市场,是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
正如在先前的一些报道中指出的那样,《人民日报》的文章也着重指出,李嘉诚没有足够的爱国主义。“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作者感叹道。当然党报不会就是否针对大资本家撤资采取什么措施给出任何建议。文章作者只是试图向读者表明,一个人的决定,即使是大企业家的决定,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的确,对许多企业家来说,选择中国市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从战略角度做出的抉择。正如许多外国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样,中国不会发生严重的经济动荡。然而,企业家们不得不学会适应新的条件,不再抱有获得巨额利润的选项,应为环保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围绕李嘉诚的争执只是表明,中国的确存在商人社会责任的问题。当然,不能借助批评文章解决这个问题。在新的条件下政府只能去寻找同企业家们工作的新方式。这并非易事,但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条件下,需要找到有助于保持投资者信心的新的一系列刺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