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头绝非是可以购买并放到库房备用的普通商品。这是非常复杂的技术装置,需要特殊的保存条件,并需要定期维护。即便是美国和俄罗斯拥有的非常可靠的核弹头也是如此。巴基斯坦拥有的或许是较原始的核弹头,它们对保存和维护的条件的要求应该是更苛刻。由此可见,为了保养核弹头,需要拥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人员,为此需要时间和资金。
另外,核弹头都有严格的保存期限。正因为如此,每一个核大国总是努力拥有独立生产核弹头的整个生产流程。正是核弹头拥有严格的有效期以及不能独立生产它们,才可解释原苏联共和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在苏联解体后为什么相对容易地放弃了本国境内的核武。由于核武生产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原苏联其他共和国的核武器,完全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变成危险的放射性金属。
因此,如果沙特决心成为核大国,它就必须建立核武生产联合体。即使巴基斯坦为此转交必要的技术,沙特也将面临为实施自己的核计划培养本国专家的任务。培养自己的技术专家一直不是沙特的强项,大部分技术复杂的工作,包括军械的维护,在沙特都由外国人完成。而建造核武生产联合体则需要高级专家。
核弹头携带工具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沙特拥有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有中国老式中程弹道导弹东风-3。据说,沙特人还购买了中国更现代的导弹东风-21,但此条消息未必真实。
为弹道导弹研制核弹头是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巴基斯坦研制的核弹头,有可能不完全适合中国导弹。沙特人只有购买巴基斯坦弹道导弹,才能指望在其上面安装巴基斯坦制造的核弹头。
总之,《星期日时报》的报道看上去着实有点蹊跷,不太真实。或许是沙特再次企图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美国和伊朗核计划战略交易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上来。不过,这种企图难以奏效。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台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