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接受俄新社专访谈中国媒体与出版业发展

关注
今年9月底,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就中国媒体发展、中国文学在境外普及程度、保护作家著作权等问题接受俄新社驻北京分社社长叶菲莫夫采访。全文如下:

今年9月底,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就中国媒体发展、中国文学在境外普及程度、保护作家著作权等问题接受俄新社驻北京分社社长叶菲莫夫采访。全文如下: 

问:您如何评价中国媒体的发展?他们面临的紧迫问题有哪些? 

答:首先欢迎你来总署采访。俄罗斯媒体、俄罗斯人民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友好,通过交流互相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媒体目前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过程,由于传播技术领域的革命,媒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这既带来了保障人民知情权、增加社会透明度的良好机遇,也带来了一些社会方面的问题,为管理增加了难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传媒方面施行了透明、开放、发展的方针,对外也实施了全面的开放交流合作。由于这些政策,中国传媒近年来发展的特别快。截至目前,我们有1939种报纸,每年出版总量有452亿份之多,也就是说每天印的报纸接近1.2亿份,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没有的。我们有9884种期刊,每年的发行总量有32.2亿份。平面媒体保持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形势,而且大多数报纸通过互联网传播,扩大了其传播范围。

另外,我们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工程,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2%以上,群众可以收看到50多套电视节目,收听10多套广播节目,少数民族语种也实现了全覆盖。 

新兴媒体出现了两大特点,借助数字化、互联网、手机等移动平台或终端传播新闻信息的人越来越多。目前,中国手机用户是9.2亿,互联网用户已突破5亿。特别是最近发展的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形势,在信息传播上出现了新的特点。另外,我们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群、网站群、微博群,这就出现了一些特点:一是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快速、广泛;二是各阶层、各方面的人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平台,更好地保障了民众的言论自由和表达权;三是增加了互动性,即不同的层面可以通过传媒互相沟通、交流。这对推动社会民主,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监督都有好处。特别在揭露社会腐败现象,批评社会丑陋方面,媒体走在了前列。这些都是媒体发展对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一是数字媒体、个人发布平台发布的一些信息,有的不真实,有的是编造的,引起了社会的不满。二是影响了传统媒体的深入采访报道,一些记者编辑不去现场深入采访,仅凭手机、互联网等移动设备采写新闻,容易出现不实报道,甚至假新闻。三是一些媒体有时伤害了他人的信誉、名誉,例如造谣、诽谤、搜索别人隐私的现象不断发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以下危害:一是严重伤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二是影响人群之间的团结、和谐、社会稳定;三是一些违法违规、不适宜公开宣扬的信息,以及危害未成年人思想与健康成长的信息,例如淫秽色情、暴力等内容,在社会上传播。 

这些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的不满和批评,我们正在努力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媒体发展,如何加强管理。我们的立场是,积极发展新媒体,为人民群众提供表达意见的平台,继续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开放的传媒环境。在此前提下,也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一是严格规范新闻媒体采编程序,确保公信力;二是整治假新闻、假记者;三是对个人借助互联网、微博客传播社会新闻进行加强管理,信息一定要真实、准确;四是加强传媒道德建设,社会赋予传媒监督社会的责任,从业者就应当以良好的道德履行职责。总之,我们要依法规范传媒的行为,鼓励新闻记者、编辑深入实际、深入新闻现场,编发真实的新闻消息。主流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能力,使舆论的基本方向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保持传媒对社会文明进步积极正向的作用。当然,像互联网、微博客的监管是世界性问题,我们也在与其他各国沟通,研究、学习他们的有益经验。

总的来说,中国媒体的发展是健康的,社会舆论的主流是好的,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提高管理水平,用好的政策推动传媒继续大发展、大繁荣。 

问:不久前举办了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您如何评价它的成果? 

答:今年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是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举办的。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出版业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版单位由过去事业性的单位,全部转企改制成为企业,并走向了市场。国内主要的出版集团和60多家出版企业参加了本届博览会。 

本届博览会有几个特点。一是规模空前,参展的国家(地区),出版机构以及参展图书品种(包括电子出版物)的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全球2400多家出版集团、出版社参展。二是数字出版成为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亮点,除了中国国内出版的数字出版物之外,来自欧美、日本、韩国的著名数字出版产品都亮相了本届博览会,这标志着世界出版已经开始向数字化转型。三是版权交易比较活跃,短短几天,版权交易达到2953项,比上一届增长24%,中国版权输出1652项,创18年来最好水平。四是中西文化交流达到高潮。欧洲出版强国荷兰作为主宾国,以强大的阵容参加了博览会,带来了科技、儿童方面的优秀读物,几十位荷兰著名作家在展会期间进行了广泛的文学交流,荷兰王妃也在论坛上做了重要演讲。五是博览会期间研讨了全球出版界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世界主要出版巨头都参加了博览会论坛,介绍了各国出版业发展态势、数字出版以及数字版权保护等问题,共谋发展。此外,中外出版企业还在推进全球出版项目合作、企业资本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很多意向。 

应该说,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非常成功、十分精彩并极具影响力,国际媒体也给予很多关注以及较高评价,充分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的多元化。 

中国除了办好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之外,每年还参加40多个国际书展。我们曾经作为莫斯科书展的主宾国、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明年将作为英国伦敦书展的主宾国参展。我想,通过这些书展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问:目前中国文学在境外普及程度如何?现代作家作品的翻译情况如何? 

答:很多中国人通过文学作品来了解世界,世界文坛的众多大家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如,俄罗斯的托尔斯泰、法国的雨果、德国的歌德、美国的马克•吐温等等。同样,世界了解中国,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了解中国文学。过去一百多年,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在国外传播比较广泛,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及鲁迅、郭沫若、巴金的作品,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 

目前,中国文学作品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品种约有3000多种。当代比较有影响的作家作品也被翻译介绍到国外,比如,王蒙的作品在30多个国家都有译本,铁凝的作品在10多个国家有译本,一批等中青年作家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最近几年,在国际上比较受欢迎的作品有《狼图腾》等,在西欧多数国家都有译本。还有于丹的《论语心得》,也在几十个国家卖出了作品版权。比较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和郑渊洁的作品,在全球销售量已超过2500万册,仅次于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他们经常被请到国外,与国外的小读者见面。《杜拉拉升职记》这类青春文学作品在国外也非常受欢迎。 

此外,由于中国近年来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予以热情关注,反映中国当代发展建设的纪实作品,如《朱镕基答记者问》、《中国大趋势》、《中国震撼》等,也有几十个国家引进了版权,给外国读者提供了解中国的渠道。 

问:请介绍一下在境外,包括在俄罗斯,如何推广现代和古典中国文学?在俄罗斯很少有人了解现代中国文学,是什么原因? 

答:中俄两国是友好邻邦,文学交流源远流长。中国近代以来,出现了两次俄罗斯文学热潮,一是20世纪20年代左右,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在中国非常流行,大批赴俄留学人员翻译介绍了很多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二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文学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年轻的时候就读过大量的苏联文学作品,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等。 

目前,中国在俄罗斯的图书主要是以古典作品为主,但数量不多,与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学习的渴望不相适应。我想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社会变化的影响,中国与苏联曾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交往很密切。此后,由于两国发生的分歧,影响了两国关系,等到两国关系正常化,俄罗斯已经选择了另外的道路,而中国则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俄交流的文化使者越来越少。上世纪50至60年代是中国全民学习俄语的黄金时代,改革开放以后,几乎变成全民学习英语,俄语教育仅限于黑龙江、新疆等地。俄罗斯继续从事汉学建设研究的专家也越来越少,年事越来越高,年轻一代已很少做汉语研究,翻译介绍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才减少了。三是两国文化交流还不够频繁,交流的机会不多。四是俄罗斯出售中国图书、推广中国图书的书店仍然较少。 

我们现在正在努力改变这种情况,一是通过语言年、文化年、孔子学院等推广汉语阅读。二是资助俄罗斯的翻译家、出版家出版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资助、奖励等手段,使这些专家潜心进行中国文学的翻译工作。三是面向中国国内的出版机构、作家设立出版基金,实施经典中国图书推广项目,通过这些措施,鼓励翻译介绍中国的图书。目前,我们已有1700多种作品通过国家资助翻译出版。四是开展作家的双向交流,派遣中国作家到俄罗斯去学习、了解俄罗斯文学创作等情况,同时也邀请俄罗斯作家到中国来。我们在黑龙江专门建立了俄国作家交流基地,凡愿意创作中国题材作品的俄罗斯作家,我们都给予支持,通过作家来推动两国文学作品的交流。 

俄罗斯有独特的文化,深厚的文学底蕴,产生了很多文学大家,我们愿意同俄方增进文学交流,当然,我们也鼓励中国的出版、印刷企业去俄罗斯投资办社、办厂。这些都将更好地促进两国文化方面的交流。 

问:如何保护中国作家在境外的著作权,外国作家在中国的著作权? 

答:著作权是科学、艺术、文学的重要保障。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1991年,修订后的《著作权法》开始实施,同时,中国加入了各种世界版权保护公约和组织,承担了我们应尽的国际义务。中国法律对外国人以及无国籍人士的著作权都一视同仁予以保护。我们专门成立了中华版权代理公司,代理所有中国人、外国人,以及无国籍人士的版权诉求,所有外国人的著作权在中国都得到保护,也会得到应得的利益。 

目前,图书领域的著作权保护工作执行良好。当然,在音乐、影视作品,以及数字作品版权方面,与欧盟、美国以及苹果、亚马逊、谷歌等国际公司存在一些纠纷,这是目前出现的新问题。同样,中国人的著作权在国外多数国家也受到保护,发生的纠纷主要集中在数字版权领域,中国的作家曾经对谷歌、苹果等公司提出版权诉讼。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态度是坚决的,一方面,我们修改了《著作权法》,所有著作权都将得到保护;另一方面,我们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从2010年年底开始,在全国实施了为期6个月的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动员,国务院组织专门班子进行治理,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并公开进行了审判,最近在互联网上展出了本次专项行动成果,大大改善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同时,我们正在研究解决数字出版领域的版权保护问题,一是完善立法,二是加强执法力量,三是运用技术手段建立版权保护平台。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数字版权领域,会形成一套中国特色的保护机制。当然,数字版权保护是一个国际化的问题,我们将加强与各个国家的合作,共同保护好数字版权。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