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11月24日电 新华社24日刊文,题为“中俄互办‘语言年’成果丰硕”,其全文如下:
俄罗斯“汉语年”闭幕式定于24日晚在莫斯科举行。至此,俄中两国文化交流的创举——互办“语言年”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和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是两国人文交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在两国掀起了学习汉语和俄语的热潮,极大地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深化两国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语言热的催化剂
继2006年和2007年俄中两国成功互办“国家年”后,2009年和2010年俄中互办“语言年”,成为俄语热和汉语热不断升温的催化剂。无数俄中普通民众通过这一活动逐渐了解并喜欢上了对方国家的语言文化。
“俄语年”期间,一场以“唤起记忆,传承友谊”为主题的“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赛吸引了1.2万名俄罗斯歌曲爱好者参加,在中国掀起了学唱和传唱俄语歌的热潮。“汉语年”期间,大型多媒体汉语教学节目《你好,中国》登录俄罗斯主流媒体,许多俄罗斯民众定期收看汉语教学节目,跟随生动的动画形象,学说“你好,中国”。
俄中两国都拥有灿烂的文明,两国语言文字交流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如今,正如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在莫斯科出席“汉语年”开幕式时所说,中俄语言文化交流已步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时期。
目前,中国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有100余所,俄语专业学生1万余人;在俄罗斯,有130多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1万余人学习汉语;而以汉语为主要外语的中小学共有20多所,学生人数过万。这次“汉语年”期间,俄境内又新建了5所孔子学院,使该国孔子学院的总数达到17所。另外还建有两所孔子课堂、一所广播孔子课堂。
“汉语年”活动使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从学习汉语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语的魅力,就连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为之欣赏。他在今年9月访华期间参观大连外国语学院时说:“我退休后或许会学习汉语。汉语不比俄语简单,但这会很有趣。”
人文交流的盛事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心灵沟通和不同文明对话的桥梁。俄中“语言年”活动涉及的绝不仅仅是语言教学领域,而是涵盖教育、文化、媒体、电影、戏剧、科技等两国人文交流的各个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活动是俄中两国人文交流史上的盛事。
中国国务委员、中俄“语言年”中方组委会主席刘延东表示,人文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蓬勃发展的新亮点。近年来,通过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等活动,两国人文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在“语言年”举办期间,两国共举行了约500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其中包括各类研讨会和论坛、俄中语言及文化知识竞赛、孔子学院和俄语中心的建设、教师培训、学生互访、展览会、图书出版、文艺演出等。
“俄语年”期间,在中国的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举办了260余场活动,社会各界参与者和受众达上亿人次;“汉语年”期间,俄罗斯的23个联邦主体共举办了200多项活动,其中许多都是各地自己策划的。中国功夫、中华美食、中医中药、中国哲学这些中国元素已经越来越为普通俄罗斯民众所熟悉和接受。
俄罗斯副总理、俄中“语言年”俄方组委会主席茹科夫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汉语年’与‘俄语年’一样,成为俄中社会各界代表加强交流的独特平台,也推动了中国在俄罗斯进一步树立正面形象。”
中国驻俄大使李辉表示,就像“国家年”举办后确立了许多双边机制化活动一样,“语言年”活动过后,那些深受欢迎的活动也应该长期举办下去,进一步满足两国民众了解对方语言、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要求。
播撒友好的种子
“语言年”的举办正值俄中建交60周年,这是两国在新时期为全面推进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语言年”的举办,使俄中“世代友好、携手共进”的理念更加深入两国民心。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夏天,应俄罗斯政府邀请,第二批来自四川、陕西和甘肃地震灾区的500多名学生赴俄疗养,兑现了俄方邀请中国地震灾区1570名中小学生赴俄疗养的承诺。2010年,作为对俄方的友好回应,中方邀请首批约500名俄罗斯中小学生赴华参加夏令营。
两国青少年之间的这种交流构成了“语言年”活动极为重要的内容。这既谱写了俄中友谊新篇章,又构建了两国友谊的未来之桥。俄总理普京说:“相信随着汉语和俄语这神奇而充满魅力的语言文化在对方国家的普及,俄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必将会不断发扬光大,俄中关系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语言年”的成功举行在进一步深化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传统友谊的同时,还赋予了两国发展多方位合作的新动力,为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俄中关系已经成为国与国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典范。俄中友好对促进世界和平稳定、推动世界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稳定增长、进一步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新华社记者刘恺 娄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