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中俄文学互译是两国相互理解的基础

© Sputnik / Tatiana Zhirova中俄文学互译是两国相互理解的基础
中俄文学互译是两国相互理解的基础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从事古代中国哲学和文学已经二十余年。 她在讲课时尽量将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使当代中国青年能够了解和理解中国几百年的传统。

第二十五届北京图博会俄罗斯展台将举办一系列活动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第二十五届北京图博会俄罗斯展台将举办一系列活动
今年,她撰写的《论语心得》首次在俄罗斯出版发行。该书由"尚斯"国际出版公司出版。《论语心得》今日在莫斯科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展出,已经被翻译成37种语言,并在22个国家出版。该书在中国非常畅销,销量超过1000万册,作者也因此家喻户晓。于丹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说:

"当然,我相信中国读者能够理解。这本书已被翻译成37种语言,并在22个国家出版。 不到一年前在法国出版,在这段时间内售出24万册。 俄罗斯文学文化传统深厚,所以读者会明白的。 在写这本书时,我用了西方文化中的例子,用了心理学中的例子,让世界各国读者都能理解中国人对孔子的解释。"

于丹认为,文学翻译对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她本人就是在阅读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成长起来的,如《叶甫根尼·奥涅金》、《猎人笔记》、《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

© Sputnik / Tatiana Zhirova《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论语心得》

"上中学时,我和我的同学大多都知道契诃夫和屠格涅夫的作品。对我们来说就是《猎人笔记》。我读了几十本俄罗斯作家的书,在学习过程中大致了解不同时期的俄罗斯文学,直到肖洛霍夫的作品。这是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相互谅解的基础。我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熟悉彼此的文学传统,因为俄罗斯也有家庭对中国的传统文学感兴趣。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梦梦》)已经有了译本。这是我们友好关系的基础。
对我们来说,二战后的苏联文学是非常珍贵的。我们了解戏剧作品和苏联歌曲,至今还在唱这些歌曲。所有这一切奠定了增进了解俄罗斯文学兴趣的基础。我们看到,现在举办国际书展。我不相信有什么理由妨碍相互翻译。"


© Sputnik / Tatiana Zhirova余丹
余丹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余丹
于丹认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不仅从书籍中汲取灵感,也应该借鉴他的生活经验,要在历史事件背景下寻找主题,写德要让读者感兴趣。于丹让孔子的《论语》更贴近现代人。在她看来,这一点现在尤其重要,因为历史传统和许多道德价值观在社会中缺失了。

对现代中国来说,重要的是年轻人不仅对英语和技术感兴趣,而且作为世界公民,他们仍然是中国人,要知道他们的根。于丹试图在她的书中将这些都结合起来,希望在自己的书中展示他们的文化基础。

中国和俄罗斯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基础。 如果在俄罗斯这个基础是信仰,那么在中国,它更多的是基于逻辑。 如果你把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的作品-他们都描述了人类命运的复杂冲突。 而在中国则写的是关于世界,关于仁爱。 这些是完全不同的方法,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要想让当代中国了解美国、英国、俄罗斯,首先必须需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我的著作正好就是恢复对自己的文化基础的了解,以便于与世界交流。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