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启动媒体交流年活动

© Sputnik / Alexey Kudenko 季托夫
季托夫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2015年12月17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参加了青年交流年闭幕式并为人文领域新活动拉开了帷幕。2016 – 2017年是中俄媒体年,这是拉近两国人民的又一重大举措。

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俄总统商界监察人鲍里斯·季托夫在接受"卫星"采访时指出:

 

"媒体的作用不可估量。当然,我们可以从文学、艺术和历史来了解对方,但这是基础性的东西。平时我们是从每天的媒体报道相互了解的。俄罗斯人想知道中国正发生什么,中国人也同样想了解俄罗斯的情况。遗憾的是,我们国家之间的信息流还不那么通畅。我们对双边关系、世界情势都非常了解,但却很少知道中国人的每日生活是怎样的。这种相互不解在国家层面早就不复存在,但在人人沟通方面还存在问题。中俄互办媒体年的目的就是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鲍里斯·季托夫指出,双方将很大希望寄托于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框架下的媒体理事会。理事会联合主席是"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社总经理德米特里·基谢廖夫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他们都致力于在两国媒体之间搭建桥梁。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经常与中国同行举行会晤。"著名电视记者德米特里·基谢廖夫这样指出。"我甚至还建议举行‘思想格式'机制,以便总编们可就一些想法和专业术语彼此交换意见。中俄媒体通过这些想法和专业术语能够将现实情况勾勒出来。高兴的是,我们能够依托对方的立场。"德米特里·基谢廖夫在接受"卫星"采访时说道。"当然,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今日俄罗斯"新闻社总经理举出了实例。他说:

 

"我们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有着很好的关系。我们的任务是将卫星广播站带入中国,不仅仅通过互联网播放。在这方面出现了难以置信的情况,就此我们曾多次提请中国同行的关注。我们在伊拉克、阿富汗都有广播站。在巴黎、安卡拉、伦敦、华盛顿和柏林…… 按键之下就可收听到‘卫星'节目。但我们的广播在北京却无法听到。对我们来说这是难以解释的,而且,就此问题已经谈了两年。"
"我们在试图与上海媒体集团达成共识。该集团旗下有16个电视频道、12个广播站及若干出版社。上海方面对合作很感兴趣。"

 

"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于2年前成立,是俄罗斯引用率最高的媒体。卫星网的建立时间要略晚些,主要以国外受众为主。
"今日俄罗斯"媒体集团的名称可谓顾名思义。那么,为何将新的媒体集团又取名"卫星"呢?也许,很多外国听众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俄中将于2016-2017年互办媒体年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中将于2016-2017年互办媒体年

大家都知道,"卫星"通常是指围绕地球的人造天体。众所周知,苏联释放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人类通向宇宙开辟了道路。也就是说,"卫星"意味着突破、进步和新技术。现代技术、职业化及与读者听众走近是我们新闻社和"卫星"广播的理念:"言人所不信,言未尽之言"。
再有,"卫星"一词在俄语中指的是"与你相邻者"。确实,"卫星"编辑部就在您的身边。他们在国外数十个首都运行,其中也包括北京。不久前,我们在京同行举行了庆祝会,"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社驻中国区负责人阿列克谢·叶菲莫夫在与莫斯科广播室连线时这样介绍道。他说:

"一个月前,我们在北京搬进了新的办公室。从而在京启动了新版地区新闻中心。目前我们有20多名中俄员工。我们与莫斯科同行们将建起俄罗斯卫星网中文版,用中文播报新闻。同时还编辑俄文新闻材料,让俄罗斯居民能够更多地了解现代中国的情况。"

据叶菲莫夫介绍,中文版新闻颇受中国受众的欢迎。目前,每天大约播报150条新闻。而且不仅仅是从俄文翻译过来的,也有莫斯科和北京两站记者们撰写的。再有,"卫星"网在中国社交媒体中也非常活跃。他说:

"卫星网中文版在微博系统中已有700多万订户,而且这还不是极限。我们正利用微信为订户播发网站上的主要新闻。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该方向的工作。"
"毫无疑问,我们非常重视与中国媒体发展合作。我们期待,借助与中国同行的伙伴关系,我们的节目将很快与中国受众见面。我们正寻找新的合作模式和机制。比如,计划与中国同行建互联网信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著名学者和政治家们能够交换自己的思想,讨论重要的全球和地区问题,为解决冲突局势建言献策。"


现代新闻业,像人类其它活动一样,没有竞争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将"热点"新闻率先播报、第一个揭开难解之谜、更早向他人介绍可颠覆世界的事件。

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媒体理事会举行首次讨论会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媒体理事会举行首次讨论会

中俄媒体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竞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莫斯科记者孙娟这样承认道。但力图合作和相互支持将我们联合在一起,这一点要更为强烈。她说:

"我本人是2014年1月开始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俄罗斯记者站工作,转眼间马上就两年了,在这期间,我和俄罗斯的同行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也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比如分享节目素材,推荐专家等等。他们有时还会在我的报道中客串一把被采访对象,就一些热点问题提供来自俄罗斯媒体的声音。2015年中俄两国共同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我们和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卫星广播电台共同策划了难忘的声音系列报道,联合制作供网站和广播使用的特别节目。这些节目充分利用了广播的传播特色,从那些在战争亲历者记忆中最难忘的声音元素入手,挖掘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节目受到听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明年是中俄媒体年,期待我们能有更多富有成果的合作。"

当然,与俄罗斯同行的友善关系仅是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能够扎根俄罗斯的一个方面。孙娟指出,俄方为外国记者提供认证的工作效率是非常高的。她说:

"可以说在俄罗斯工作期间,我们除了跟俄罗斯的媒体同行有很好的协作,还得到了来自政府新闻部门的支持。特别是这些部门的新闻联络官,对于我们的采访申请通常都会很快给予回复,安排有关官员接受采访,定期组织新闻发布会。总的来说,他们在协调记者工作方面有比较顺畅的机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作出反馈,工作效率普遍能够令我们感到满意。对于一些突发情况和热点问题,相关部门也基本可以做到在较短的时间里给出官方解读,避免了信息的不确定性,或者信息被误读。另外在俄罗斯工作这段时间里,我也感受到俄罗斯在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期间给记者提供了方便的工作条件,会议现场基本都设有设备齐全的媒体中心。比如在今 年7月的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峰会上,新闻中心24小时全天侯服务,给记者创造了便利的工作条件。此外,考虑到记者工作的特殊性,提供24小时餐饮服务,这样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各国记者的称赞。 "

"国家之间的关系和百姓层面的接触都是存在的。只有在相互补充的情况下,这些关系才能够真正的巩固起来。""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总经理德米特里·基谢廖夫这样指出。他认为,中俄媒体年将进一步促进所有层面的双边关系。而且,我们参加这些活动的目的也在于此。他说:

 

"当然,我们将提供一系列有关中俄关系的系列材料。我们将介绍我们共同历史上少为人知的甚至是绝密的材料。而且,中国对这方面是感兴趣的。但这还不够。我觉得,要让中国人更加理解现代俄罗斯。告诉他们投资和经商的条件。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更愿意到西方国家去投资,而不是俄罗斯。两国领导人就一些大项目达成了共识,比如建天然气管道。但这仅是一个层面。在中小企业和个人倡议方面,恰恰出现了问题。投资者们有担心,他们不明白规则。这就是我们通讯社的任务,要使俄罗斯更让人理解。当然,我们会通过自己的材料来做这些事情。而且,我们在中国的受众是相当庞大的 — 超过700万人。但这与我们和中国同行共同努力将要获得的受众量相比还是不大的。我们将邀请中国记者,告诉他们俄罗斯的日常生活。还将举行摄影展和俄罗斯知识比赛。总体来说,媒体年的规划是规模宏大的。我希望,这些计划都能够得到落实。"

 

中国国际台东欧分站站长:上合共同信息空间应是包容和多元化的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国际台东欧分站站长:上合共同信息空间应是包容和多元化的
在2016年新年到来前几小时,"卫星"网为中国听众对"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总经理基谢廖夫做了本次采访。最后,我们请他对过去的一年给出自己的评价。他说:

 

"俄罗斯正面临严重的挑战。对我们来说,2015年是一个严酷的年份,既有制裁和油价下跌造成的经济问题,也有军事和安全方面的挑战。不管怎样,我国在团结和统一的状态下迎接新年。在很大程度上,这有赖于拥有广泛言论自由的俄罗斯媒体所做出的贡献。"

 

俄罗斯与中国正举行新的人文活动。根据两国元首倡议,2016-2017年是新闻领域合作年。我们相信,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将给地球上的所有居民带来和平与繁荣。在这方面,我们两国的媒体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