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苏联卫国战争战机

© Sputnik / Oleg Yakovlev图1
图1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今年是我国战争史上代价最惨重的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二战让全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饱受了整整六年的磨难,卫国战争为保证二战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展现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战机的邮票。介绍前,跟往常一样,先来了解几条俄罗斯集邮新闻。

在克里米亚“阿尔捷克”国际儿童中心建立90周年到来之际,《邮票》出版中心和儿童中心联合举办了一次邮票图案设计全俄征集活动。有400多幅设计图案参加了本次竞赛,最终的获胜者是在校生玛丽亚·扎卡耶娃。在她的图案基础上设计出来的邮票将遍布全球,告诉人们黑海沿岸“阿尔捷克”儿童中心那独一无二的美以及那令人惊叹不已的氛围。

为纪念著名苏联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里希特诞辰100周年发行了一枚邮资封。票图是这位音乐家的肖像,背景是钢琴家经常在国际比赛上演奏的德国伟大作曲家巴赫的一部作品的曲谱。邮资封上是他正在演奏的画面。邮资封的发行量为200万枚。

继续发行纪念伟大卫国战争(1941-1945)英雄的系列邮资封。一枚带有歼击机飞行员别洛夫肖像的邮资封不久前问世。别洛夫牺牲于战争初期,年仅26岁。但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并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在信封上可以看到这位英雄的肖像,背景是军事机场上的战机。邮资封的发行量为50万枚。

现在我们就给大家介绍苏联为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战功显赫的战机发行的纪念邮票。

© Sputnik / Oleg Yakovlev
图1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8
图1
© Sputnik / Oleg Yakovlev
图2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8
图2
© Sputnik / Oleg Yakovlev
图3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3/8
图3
© Sputnik / Oleg Yakovlev
图4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4/8
图4
© Sputnik / Oleg Yakovlev
图5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5/8
图5
© Sputnik / Oleg Yakovlev
图6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6/8
图6
© Sputnik / Oleg Yakovlev
图7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7/8
图7
© Sputnik / Oleg Yakovlev
图8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8/8
图8
1/8
图1
2/8
图2
3/8
图3
4/8
图4
5/8
图5
6/8
图6
7/8
图7
8/8
图8
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邮政为在前线和后方战绩发行了不少的纪念邮票。不过,为了不致泄密,邮票上的军械都是一些象征性的图案。仅在战争结束后才允许在邮票上出现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立下战功的战车、飞机和武器的本来面目。

1945年8月发行了一套9枚苏制战机邮票。这套邮票的问世也是为了回击战后欧洲等国流行的一种说法:说什么苏联之所以能胜利,是因为全部军械和武器来自美国和英国。我们也没有谁否认,外国军械在卫国战争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大部分武器和军械还是国产的。这套苏联战机邮票为此提供了又一证据。邮票上的飞机实际上包括了当年红军的所有机型。其中有佩特利亚科夫、图波列夫和拉沃奇金设计局制造的轰炸机,它们不是深入敌人的后方进行轰炸,就是在前线摧毁敌人的前哨防御,还在满洲里战役中对日军基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也曾把空降兵投到东北的一些城市。另有伊柳申设计局制造的无与伦比的强击机(图1),号称“会飞的坦克”。还有亚科夫列夫设计的歼击机,苏联飞行员驾驶着它战胜了许多德军所谓的王牌飞行员。还有让德国人胆战心惊的轻型夜间轰炸机波-2,它因苏联电影《 海阔天空》而出名。

邮票上画着的都是正在作战的飞机。被拉-7(图2)和雅克-9(图3)击中的德军飞机在冒着烟。刚刚轰炸万敌人的雅克-3战斗机远离而去(图4)。“会飞的坦克”——伊尔-2强击机在超低空飞行中打击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图5)。佩-2(图6)和伊尔-4(图7)用炸弹猛轰敌人阵地。波-2(图8)在超低空向敌人轰炸,都能看到被炸得四处逃散的德国官兵。

所有邮票的面值均为1卢布。这是当时寄往国外的航空信件的邮资。由于1945年同盟国间的关系还正常,不少贴有这些邮票的信件被寄到了国外,恰好可以用来驳斥那些苏联似乎没有自己军械的言论。

顺便说一下,这套邮票特受国外收藏家们的欢迎,因为苏联是参战国第一个在邮票上展现自己战机的国家。何况,这是第一场空战规模空前、甚至在许多战役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战争。

这些邮票也很受苏联收藏家们的欢迎。1946年4月,苏联邮政再版了这套邮票。这一次邮票的面值从5-60戈比不等。所以常被用来邮寄国内邮件。这些邮票的总发行量也让人好不吃惊。第一套每枚邮票的发行量为200万。第二套中的每枚则为300万。直到今天这两套邮票也很受收藏卫国战争和航空史题材邮票的集邮者们的欢迎。(撰稿人:奥列格·雅科夫列夫)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