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战似呈加重之势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近来明显陷入湍急的漩涡。中欧就光伏产品双反案进行的首轮价格谈判宣告破裂。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指责欧盟要为谈判失败负责。谈判破裂恰好发生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即将对欧洲进行上任后的首次访问前夕。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很快将访问瑞士和德国。也许是偶然的巧合,正是这两个国家是中国太阳能板主要进口国。许多在德国的中国公司还在几年前就大量购买了当地太阳能板的研制者和生产商。当中国的扩张到了触目惊心之时,已经为时已晚——撕毁吞并协议将意味着整个部门的破产。
于是欧洲人拿起了贸易保护大棒。中国人被指倾销自己的产品。五月初欧洲委员会决定另外征收37-68%的进口关税。欧洲人希望以此阻止中国廉价产品充斥欧洲。关键时刻双方决定启动旨在避免贸易战爆发的价格谈判。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声称,向欧洲人提出了摆脱危机的建议。据商会副会长王桂清(音)说,欧洲人没有显示出进行对话的诚意,坚决拒绝中国的计划,干脆不再回答任何问题。尽管这次以失败而告终的谈判被认为是首轮,但很可能也是最后一轮。世贸组织有可能将介入中国与欧盟的摩擦,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专家弗拉季斯拉夫·别洛夫认为。
“我想,这将成为世贸组织有关上诉机构的调查对象。届时弱肉强食的法则将发挥作用:谁最善于利用某些法律工具谁就能赢。无论如何此事件对世贸来说,对贸易规则来说,都是一次大的考验。”
太阳能板价格谈判的破裂为贸易战火上浇油。为欧盟委员会决定针对中国的电信设备及其配件启动双反调查开了一个头。欧盟委员会完全是自己主动针对中国挑起贸易战,很可能是由那些反对同中国开展合作的人的思维的惯性所致。全球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杰利亚金就此评论道:
“无论是世贸规则还是欧洲法律都会对来自外部的竞争对手进行严厉惩罚。但是只有当外来竞争对手的确给某个欧洲企业带来那怕是只是猜测的损失的时候,比如导致后者的利润以及欧洲就业岗位的减少。上面所谈的情形,是第一次没有受害者,但似乎已经有了罪魁祸首。要知道,欧盟内没有一家企业向欧盟委员会起诉中国电信设备生产商。”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五将对欧洲进行自己上任后的首次访问。不过本次访问已经至少被两件贸易丑闻抹上了一层阴影。中国总理能够熄灭贸易战的战火吗?如果是欧洲人故意挑起事端向中国张牙,那么李克强也能向欧洲人伸拳,不再可能打开自己的钱箱——而陷入危机的欧洲此时最需要的就是钱。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