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山报》最近刊文称,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拜登领导的美国新政府应该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尽管两国间矛盾正在加剧,而且拜登无疑将必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疫情的药品与疫苗的开发——这些绝对不是应该打破合作的领域。而且,美中医学合作历史悠久。许多领先的中国医生在美国接受教育。早在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就成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后来仿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而建造发展。从那时起两国医学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成倍增长。中国医生极大地影响和帮助了美国医疗机构的工作。就像美国医生帮助中国一样。美国研究人员经常利用中国的统计数据来开发疫苗,包括针对季节性流感的疫苗。就COVID-19而言,美国研究人员还从中国获得了第一批数据。到目前为止,合作仍在继续。一家从事疫苗生产的美国公司正在接受包括中国在内的投资。 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全世界大约有30种疫苗正在人体中进行测试,其中8种由中国实验室开发。而美国、欧盟、日本都有着关于不同的有关疫苗测试的程序和规定。故若没有合作,中国制造的疫苗以及在美国制造的疫苗将不会进入对方市场。这就意味着许多人将无法获得他们需要的疫苗。应对疫情,应该没有国界。病毒可以穿越国界,这意味着世界越早共同努力开发出统一的抗击流行病的方法,疫情就将越早结束。《国会山报》最后写道,毕竟如果其他国家疫情得以控制,那么输入病毒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Axios网站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只要特朗普还在掌权,在此期间他就可能会进一步破坏美中关系。特朗普计划在任期结束之前对中国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使其总统竞争对手乔·拜登难以改变对华政策。该网站还认为,国家情报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很快发布有关在美国境内中国活动的情报。
英国《卫报》援引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观点称,面对美中对抗,欧洲有必要在国际问题上保持自主性。马克龙认为,只有法国在防卫、科技等方面拥有自主性,美国才会尊重法国。马克龙指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倡导的价值观并不完全符合欧洲固有的价值观。不能让法国的外交政策依赖于美国。马克龙说,这一观点也适用于与中国的关系。中美正在根据自己的利益建立独立的外交政策。法国也应该这样做。同时,有必要争取经济、技术和医疗保健方面的独立性。法国总统呼吁不要再带着“北约”有色眼镜去审视欧洲的地缘战略。国际合作的失败是由于价值观的差异、新保守主义的兴起以及对人权不可侵犯的普遍原则的破坏。而民粹主义的抬头可用对全球化价值观的失望来解释,而全球化价值观的最初推动者就是美国。英国《卫报》最后写道,当中产阶级得不到进一步发展的资金,而且生活水平逐年下降时,人们就会怀疑民主制度是否真地如此好。
(卫星社不对转载自外国媒体的信息负责)
所有评论
显示新评论 (0)
在回复(显示评论隐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