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依然是亚洲可持续粮食安全区

© AFP 2023 / DIBYANGSHU SARKARA daily labourer wearing a facemask waits near rickshaws for trucks to come for food commodities at a wholesale market during a 21-day government-imposed nationwide lockdown as a preventive measure against the COVID-19 coronavirus in Kolkata on March 26, 2020.
A daily labourer wearing a facemask waits near rickshaws for trucks to come for food commodities at a wholesale market during a 21-day government-imposed nationwide lockdown as a preventive measure against the COVID-19 coronavirus in Kolkata on March 26, 2020.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印度因COVID-19疫情,有近5万辆远途货车滞留,它们无法将至关重要的食品运到指定地点。在马尼拉港,约有8200个集装箱,其中有很多装有居民需要的商品,因菲律宾交通管制和人员不足而将无所用处。

Женщина наблюдает за цветением сакуры в Токио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独特的现象:日本与其他国家在抗疫时有何区别?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COVID-19疫情侵入亚洲国家食品安全领域最近、但并非仅有的场景。大流行病已经对全球食品供应造成破坏。其中,非洲供往欧洲的蔬菜、南美运往北美的水果,正逐渐终止。严厉的隔离措施,已造成全世界农业领域劳动力的短缺。在欧洲,因边境关闭阻碍了外国工人的正常流动,农场主无法收获早期的草莓和芦笋。法国呼吁本国公民提供帮助,解决短缺20万工人的问题。
在印度,也可能发生大规模收成损失。小麦,作为主要的谷物农作物之一,即将成熟但将无人收割。因为移民劳工正匆忙返回故乡,农场和市场都将无人可用。确实,印度目前并不存在米面短缺问题,因为这个国家是世界最大谷物出口国之一,其仓库因去年创纪录收成而装的满满的。
3月份,世界小麦期货价格暴涨,部分原因是对面粉和通心粉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泰国白米的预测价格,为8年来的最高水平。商品市场的波动,不会马上抬高居民的食品价格,但据专家预测,合同价格的持续上涨,最终要折射到消费市场。
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发现这样的趋势:对主要食品有进口依赖的国家,正紧急采购。粮农组织警告道,这可能刺激全球粮食通货膨胀,尽管主要农作物有相当的储备,其中包括大米和谷物。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因对自身食品安全的忧虑,已对亚洲大米出口构成威胁。比如越南,作为世界第三大大米供应国,临时停止新的出口销售。越南经济学家阮明就此问题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给出自己的解释。

他说:“越南政府临时终止粮食出口,对补充2019年下半年已经枯竭了的国家储备是必要的。一旦疫情拖延,可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长期前景看,食品生产也可能遭遇自然灾害、土壤盐化和害虫化等等。长期填充国家储备是战略性任务。疫情对大家的心理状态也产生影响,大家由此神经紧张,并去购买食品。短期内,同样也可能导致储备枯竭。”

中国正逐步恢复生产活动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正逐步恢复生产活动
中国为了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稳定供应而提高了一系列谷物的采购价格,其中包括大米。政府同时还承诺,创纪录地购买今年的新收成,以保障粮食安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国际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王志民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中国一直在完善谷物储备系统。

他说:“目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前段时间蝗灾又席卷了包括大米出口国印度、泰国、越南等在内的东南亚国家,所以确实对全球粮食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我们无需过度担心。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粮食总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稻谷库存均能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另外,中国虽然也在进口粮食,但是这并不表示中国粮食不能自给自足。从国外进口的粮食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丰富粮食的种类,平衡消费市场对品质的要求,如泰国香米。而且中国粮食除直接食用的口粮外,粗粮如玉米等饲料粮也是大头,还有工业方面的用途—制造燃料乙醇、酿酒等。最近几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一直都维持在6.5亿吨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市场供应和消费需求。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全球粮食情况对中国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也不会带来过多的恐慌。 百姓可能有时候对整体情况不大了解,但是党中央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粮食问题,每年的一号文件也都涉及这一情况,以保证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

一些国家尤其是弱发展国家的超市,出现了粮食抢购恐慌情绪。在此条件下,各国政府意识到,为居民提供合理价格的粮食保障,对政治稳定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沈群教授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时指出,中国有能力保障粮食市场的供需平衡。

她说:“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的基本方针和国策,因此我相信我们能够保证自己的粮食总产量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可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国策都是保证粮食自给自足,即口粮需要绝对安全。虽然我国同时也在进口粮食,但是据我了解,主要还是以调剂性为目的,丰富粮食的口感和品种,比如不同面筋含量的小麦等等。而且除口粮外,粮食也还做饲料等其他用途。那在此基础上,我国日常也对外出口粮食,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所以若是只从国内的角度来看,粮食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依然是可持续粮食安全区。这对亚洲总体局势、其中包括对区域性贸易平台的恐慌情绪产生良性影响。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