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港中大医学院教授:介绍内镜手术机器人的操作原理及开发难点

© 香港中文大学гонконгский профессор роботирован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операций
гонконгский профессор роботирован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операций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赵伟仁教授用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治疗胃肠道癌症,获得了 “香港精神”创新奖提名。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使无切口的内窥镜手术得以实现,减轻手术后的疼痛和不适,从而让病人加快复原。赵伟仁教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专访时向我们介绍,如何操作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开发该系统时的难点。

在内镜治疗方面,用的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方法。据赵伟仁教授介绍,在内镜操作方面,对一个医生的要求是很高的。而如果用机器人的手臂,就可以更加精准地完成手术操作。团队就从这个方向提出发明内镜手术机器人的想法。

“在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里,除了有镜子,还有两个机器人的手臂。这两个手臂其实是很小的,大概是4毫米。机械手臂伸出来之后,一个手臂可以把粘膜拉高,第二个手臂可以做剥离。所以对医生的操作来说,他们可以更精准地做粘膜下剥离术,也可以减轻发生并发症的机会。” 赵伟仁教授说。

而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虽然名为“机器人”,但它实际上是一个辅助医生进行手术的工具,现阶段无法将手术完全委托给系统进行自动操作。

Медицин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выполняемая роботами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直投基金投资人工智能外科手术机器人研发项目

“如果透过机器人进行手术,是通过已经被开发得(很好的)机器人系统‘达芬奇’进行。这个系统是由医生操作的,它本身不可以自动地做完手术,这是一个由医生操作的器械。”

内镜手术在治疗早期癌症方面,到现在为止已经使用超过15年,香港是从2004年开始使用。赵伟仁教授表示,在最初开发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时,有不少难点需要克服。

“第一,现在我们最标准的机器人系统是‘达芬奇’。这个系统是用硬的手臂和硬的镜子放进人体里,完成微创手术。而我们发展的内镜机器人的镜子是软的,镜子需要进入人的消化系统里面,所以它对于技术和精准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开发的时候,它需要工程师从软的镜子里面放进机器人手臂,也可以在比较狭窄的肠胃部里面完成手术;第二,我们把粘膜切开的时候,用的是电刀,在通电的过程中会漏电。怎么克服漏电这个问题,是第二个难点;第三,当我们用(机器人)手臂把粘膜拿高的时候,怎么能够精准地把这个粘膜拿住,手臂的力度和提高的角度,怎么能够控制得精准,这是第三个需要克服的问题。”

赵伟仁教授团队的内镜手术机械人项目获得了第四十七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据香港中文大学介绍,多次临床前试验证明,这项发明将手术所需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二,并且在所有试验中均无出现任何穿破问题。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