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曼谷东盟峰会上的外交攻略

© Sputnik / Dmitrij Astahov中国在曼谷东盟峰会上的外交攻势
中国在曼谷东盟峰会上的外交攻势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日在泰国曼谷出席第22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期间表示,中国呼吁东盟早日完成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他在东盟峰会期间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举行会晤时强调,中澳关系不应受第三方影响。

中国呼吁东盟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北京"准备好"与东盟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中国承诺在与邻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南海实现"长久和平"。亚洲主流媒体以此为标题对中国-东盟峰会进行评论。他们指出,中国希望在与东盟开展的谈判中取得"新进展"。李克强在中国-东盟峰会期间表示,去年中方提出争取三年达成"准则"的愿景。各方已经提前完成第一轮审读,启动第二轮审读。希望各方遵循"宣言"各项原则,按照共同商定的时间表积极推进磋商,相向而行,维护好南海和平稳定。

李克强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李克强:中方愿根据东盟东部增长区的需要提供一定数额无偿援助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欢迎李克强提议遵守此前达成的三年谈判期限。新加坡《海峡时报》援引李显龙的话称,"但达成正确的结果以便获得有效、有意义的行为准则更为重要。"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3日在中国-东盟峰会上并未提及南海问题。与此同时,前一天在东盟其他9位领导人面前的讲话中,杜特尔特表示,为解决海洋争端各方需要相互克制。杜特尔特呼吁东盟在这一问题上保持团结,为所有利益方之间建立信任创造条件。同时,他认为重要的是,利用东盟的影响力说服当事各方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可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的行动。杜特尔特保证,在菲律宾担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期间,菲政府将尽一切可能结束谈判。

讨论表明,东盟国家坚持"南海行为准则"具有法律约束力。据媒体报道,在讨论过程中,与以往的类似会议不同,东盟国家并未对中国在该地区的行动发表严厉声明,尽管美国以此为目的利用其在东盟的许多合作伙伴。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相秒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说,一些东盟成员国话语基调变得有所柔和的原因包括几个方面: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第一,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总体呈较好的趋势,互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无论是经贸、安全合作,还是人文交流等领域,双边关系都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为处理南海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东盟国家经历动荡后,其政策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发生转变,即在南海问题上还需达成共识,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想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只有双方达成高层次性的共识,才能进一步克制自己的行为,落实措施去控制海上的行动。

第三,中国与东盟当前基本上还是围绕着准则磋商的框架来处理南海问题。因为准则包含诸多内容,不仅涉及相应的危机管控机制,规定约束性的行为,还涵盖海上合作及单边行动的有关章程。这一框架为双方提供了合理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这一准则能够妥善地处理南海问题的相关争议和分歧。因此从区域层面来看,我认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准则磋商的进展非常顺利,即将启动第二轮审读,可以说基本上进入了稳定的阶段。

第四,中菲、中越等双边关系的提升,为处理南海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大家在该问题上都能够保持理性和克制。特别是菲律宾,因为此前菲方的挑衅因素一直是南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菲律宾国内政策的转变,包括杜特尔特政府采取的务实措施,以及中菲关系的快速提升,对东盟国家处理南海问题以及中国政策的影响都很重要。”

李克强在曼谷呼吁东盟伙伴早日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落实好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增强战略互信,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澳大利亚宣布与中国发展关系不受美国影响

中澳两国就如何在美国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双边关系达成一致,这可能是第七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的主要政治成果。

Премьер Госсовета КНР Ли Кэцян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李克强:进一步推动10+3合作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在没有点名美国的情况下,李克强在与澳大利亚总莫里森的会谈中强调,中澳合作不损害第三方,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第三方影响。澳大利亚总理实际上支持了李克强的表述。他说,澳方作为主权国家,没必要在澳中关系、澳美关系之间做出选择,将独立与中国打交道。莫里森明确表示,堪培拉不满意当前与北京的关系水平。他表示,澳方期待尽快同中方全面恢复各领域交往与合作。

莫里森在发表上述声明后,需要拿出澳大利亚向中国靠拢而不依赖美国的具体政治步骤。澳大利亚只能靠自己摆脱与中国建立关系时缺乏独立性的困境。

莫里森值得关注的还有其他方面。莫里森敢于表示"中国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他还指出,"过去数十年使数亿人成功脱贫,令人钦佩。"

近期,从澳大利亚政客口中很少听到关于中国成功的客观评价。因此,不能排除莫里森所在党派的人士和许多具有冷战思维的议员就此会做出反应。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