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郊记忆”音乐公园留存着怎样的记忆?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很多成都居民来“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欣赏年轻音乐人的表演
很多成都居民来“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欣赏年轻音乐人的表演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中国人知道本国的历史,也都非常清楚,在新中国最困难时期,是谁向其伸出了援助之手。卫星通讯社记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前往四川过程中对此得到了确认。俄罗斯记者代表团应中国同行—“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的邀请,来到了中国最美省份之一的四川省,了解她丰富的历史和最近一些年中所取得的成绩。

又一批中国学生来到‘海洋’疗养院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梦想在俄罗斯学习:四川孩子的神奇经历
记者: 五月下旬,四川省会清新凉爽,大家所习惯了的炎热还未完全到来。千万人口的成都市掩映在绿色植被当中,因此,尽管是工作日,但依然游人如织。尤其在主要名胜古迹集中的老城区,从飘来举去带有各旅游公司名称的小旗子看,大多数是外来人。成都像四川省一样,是中国旅游排行最靠前的地区之一。

记者:“东郊记忆”音乐公园,给受邀到这里参观的俄罗斯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园堪称露天博物馆和青年创作的驿站。从外表和内涵看,颇似北京的“798艺术区”,或者被叫做“大山子艺术区”。“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是成都古城新名胜之一,仅在2011年才出现在地图上,但很快成为游览胜地。据市政府资料,开放第一周,就有近百万人来过这里。有意思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常常到这里漫游,而且年轻人居多。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Юная модница в парке
“东郊记忆”公园中的时髦女郎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4
Юная модница в парке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Размещение артобъектов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бывши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 в духе времени
曾经的厂区变成艺术公园,符合时代的精神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4
Размещение артобъектов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бывши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 в духе времени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Витрина одного из сувенирных магазинов парка东郊记忆”音乐公园,
“东郊记忆”公园一礼品店橱窗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3/4
Витрина одного из сувенирных магазинов парка东郊记忆”音乐公园,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Вот та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украшает вход в “东郊记忆”音乐公园,
“东郊记忆”音乐公园入口处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4/4
Вот та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украшает вход в “东郊记忆”音乐公园,
1/4
Юная модница в парке
2/4
Размещение артобъектов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бывши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 в духе времени
3/4
Витрина одного из сувенирных магазинов парка东郊记忆”音乐公园,
4/4
Вот та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украшает вход в “东郊记忆”音乐公园,

记者:据可爱的导游姑娘介绍,此前这里是苏联援建的电子管厂。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可人的美女导游
可人的美女导游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可人的美女导游

导游:

“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之一,经过了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三个重要时期的一个调整。但是随着后来的一些变化,它的生产力就逐渐的萧条了。2009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大力推荐产业转型,所以当时的红光厂,我们拿到之后就把它改成了一个专门的文化创业产业园区。我们是2011年拿到这个项目的,然后请到了国内知名设计师刘家琨老师,作为我们该项目的总设计师。”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东郊记忆”公园前身 -- 成都电子管厂
“东郊记忆”公园前身 -- 成都电子管厂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东郊记忆”公园前身 -- 成都电子管厂

记者:大家都知道,记者是寻根问底的人。卫星通讯社的来访记者们决定亲自和“东郊记忆”音乐公园的客人们聊聊,他们是否知道这个地方之前是做什么的。据同行介绍,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段历史。从以下的采访就可看出。

记者:一位中年男性,身着亚麻服、脚蹬老板鞋,非常时髦的受访者。他叫王柏年,是位自由画家。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自由画家王柏年
自由画家王柏年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自由画家王柏年

王柏年:

“我不是很了解以前苏联的工厂。中国有两个工业系统:第一个工业系统是跟苏联的,所以有很多苏联的工厂;第二个是美国的,那么美国的工厂现在正在生产。但是苏联的工厂也盖的很好,所以他们把苏联的工厂作为工业的发展,工业的设计。”

记者:成都市民来“东郊记忆”公园,是为了听街头音乐,看先锋派艺术家的创作。而且不仅如此。很多被吸引过来的人,是想给自己买点独特的东西。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东郊记忆”公园一礼品店橱窗
“东郊记忆”公园一礼品店橱窗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东郊记忆”公园一礼品店橱窗

在露天艺术公园有近20家礼品店。卫星通讯社记者在其中的一家采访了32岁的肖宏。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肖宏
肖宏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肖宏

肖宏:

“我是肖宏,  我是动车的。这里是一个红光电子管厂,大概在50年代的时候是一个大厂,后面搬迁以后就弄成现在的这样了,我知道这是当时苏联援建的。”

记者:成都电子管厂,像其它50年代苏联援建的企业一样,都曾经是本领域的先锋,也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阿拉·维尔钦克向卫星通讯社介绍道。

© 照片 : Anna Bazhanova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高级研究员 阿拉·维尔钦克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高级研究员 阿拉·维尔钦克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高级研究员 阿拉·维尔钦克

阿拉·维尔钦克:

“在世界技术转给另一个国家的历史上,这绝对是最大的项目。苏联有太多的工厂、科研院所和设计单位参与其中,所有部委也不例外。有这样的情况,向中国供应的最新设备,甚至苏联工厂还未获得。从现代人角度看,这是在所有层面、所有领域都极为紧密的合作时期,从斯大林和毛泽东,到工厂的工人和学校学生。这是一个无限信任和真诚友谊的时期,两国人民都彼此充满好感。”

记者: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拉·维尔钦克为此写了一本专著--《1950年代苏联参与中国156个生产项目改造和建设》。去年年末,这部书出版了。从600页厚重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很多新的信息。作为例子,阿拉·维尔钦克举出这样的事实。

© 照片 : 阿拉·维尔钦克阿拉·维尔钦克为此写的一本专著--《1950年代苏联参与中国156个生产项目改造和建设》
阿拉·维尔钦克为此写的一本专著--《1950年代苏联参与中国156个生产项目改造和建设》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阿拉·维尔钦克为此写的一本专著--《1950年代苏联参与中国156个生产项目改造和建设》

阿拉·维尔钦克:

“不久前,中国现代研究所研究人员对苏联援建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的很多企业,至今还在原地从事着原来的生产。这表明,苏方在50年代设计中国生产力时采用的是高水平理念。每个建设项目,都考虑到微毫。其中包括原材料状况、电源、物流和劳动力。”

记者:今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和中俄建交70周年。回顾过去,可以发现,两国关系并非总是天空晴朗。但尽管如此,在我们的共同历史中,清新和善意要比沮丧之处多得多。对中俄构建未来更加稳固的关系来说,这是非常坚实的基础。

新闻时间线
0